上班上学,我们很多人都少不了要写论文。每次写论文总是让我觉得还是挺有压力的,总会拖延到最后一刻。光是论文的选题就让人觉得头疼,更不用说还要查资料,整理资料,写稿,修改,就算是最后完成了,也还是觉得不够好。
我希望有人能像我的写作助理一样,能帮我规划好写论文的流程,指导我有条不紊地完成好每一个环节,直到完成最终的论文。
一开始看到这本《好奇的研究者:研究论文写作指南》,我还有点好奇,我有些不解为什么会叫好奇的研究者。初略翻看了一下,就不难发现答案。因为好奇心就是写作的基础,我们不缺好奇心,不缺各种想法,需要学习的是如何从好奇心出发,保持探究,到最后完成一篇好的论文。
写不好比你想象的要难!
这本书是由全球知名的培生教育集团推出的经典写作教材,也是很多北美高校都在使用的论文写作教材。作者布鲁斯·巴伦杰是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的英语教授,他教授作文、作文理论、论文传统和非虚拟作品创意写作等课程,有着丰富的论文写作教学经验!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的叙事结构,感觉很亲切。作者不是作为高高在上的导师来跟你讲理论,而是像一个引导者带你进入到一次完整的写作流程中,亲自体验并参与到写论文的全流程。
作者用富有激励性的叙述方式让我感觉就是陪伴在我身边的写作助理,用和我对话的方式,耐心地指引我一步步地完成每个写作流程,提供了非常细心周到的保姆级教程,让我完全打破了教科书式讲公式,讲套路的刻板印象,感觉写论文也没有那么得枯燥了。
在如此贴心的写作助理的帮助下,我们只需要五周时间,五个步骤,就能够完成一篇论文。
第一周,思考论题;第二周,搜集资料;第三周,整理想法;第四周,撰写论文初稿;第五周,修改初稿,查漏补缺。
作者在每个阶段都明确指出需要做什么,提供了大量的练习和精彩的范例,激发我们持续思考和写作的动力。
当然这五周的时间并不是完全不变的,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进行调整,这只是一个基本的规划。连遗漏和推倒重来的时间,作者都为我们考虑其中,方便我们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难怪作者也会说,“写不好比你想象的要难!”
从好奇心出发,发现研究的乐趣!
读这本书有一个特别大的感受就是作者一直强调好奇心的可贵!我会感觉自己一直再被提醒和鼓励去发掘自己的好奇心,并从好奇心出发不断探索和研究,并从中发现研究的乐趣,写作只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写论文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更不必觉得枯燥和压力山大了。
作者强调写论文的目的是要学会探究之道,保持探究的精神,而探究的方法是以为好奇心为基础的。保持好奇会激发我们不断提问和反思来激发批判性思维并推动研究进程。保持好奇心也给了我们调查信息和进行研究论文写作的动力。
因为好奇,我们就会发现撰写研究性论文的乐趣,写论文也可以是一件生动的事情!
而写作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探索和学习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工具,能帮助我们梳理好自己的想法,最终形成文字。
保持探究精神,升级我们的思维!
所以这虽然这是一本教我们写论文的写作指南,但和其他写作课程的教材不同的是,作者强调通过写作来升级我们的思维,而不仅仅只告诉我们如何写论文而已。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本书当成思维训练的指南,激发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结构性思维等等。
这对于我们写任何文章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而好的思维模式对于我们从事任何行业也是有帮助的。
在本书的一步步引导下,实践一次从好奇心出发的论文写作过程,也就是一次升级我们思维模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提升了的写作能力不仅仅是论文方面的,包括写随笔,访谈,对话,观察日记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很多能力也到了提升,比如搜索和整理资料的能力,筛选问题的能力,组织架构的能力等等。
书中也告诉了我们如何创造研究性论文:
1、由问题驱动
2、扩展一场持续的对话
3、横向写作,而非纵向写作
特别细节的是,这本书连目录都提供了两个,方便我们使用。一个专题目录是根据研究技巧进行梳理的,另一个目录则是从论文的写作流程和每个环节要达到的要求来进行梳理的。
让写作从多问几个为什么开始吧!
很多时候,我们有很多的好奇心,不缺想法,但最后只是停留在想法上,而没有让想法变成一篇文章,一次随笔,一段摘要,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有拖延症,但拖延的本质就是还没有形成从一个惯性思维,深入思考,持续探究。
那么就让自己完成一次这样的写作训练,真正学会如何把我们的好奇心变成一篇论文!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好奇的研究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