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是我们的与生俱来的能力,吃饭说话走路学习这些可能需要我们后天去学习。但是倾听是我们先天具有的能力,倾听从未出生开始的胎教,到呱呱坠地的时候我们一直可以感受到这个世界,听力是我们拥有时间最长的技能。
未学说话前,通过肢体和喜怒哀乐去表达,在成长过程中表达能力的完善我们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文字,影视,行为,言语等等一系列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形式的多样化呈现,使我们接收源指数式上涨。小时侯可以感受到窗外的鸟鸣,汽车的轰鸣,夏日的蝉鸣和蛙声,冬日的北风呼啸而过,大自然里形形色色的声音,可是随着认知的拓展,我们开始有了思想和意识,开始失去了最初的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感知,剩下的只是麻木的生活着,为了生计为了生存。
现在路上的行人绝大多数人都是客带着耳机,有的人为了隔离麻烦,有的人为了让自己不那么尴尬,有的人在学习,有的人真只是简单的听音乐。。。。意识在我们脑海里成型后,我们听到的所有遍都已经被我们自己加工过了,只是一切悄然无声和顺其自然,就如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我们的思想把他加工成我们想听的或者我们认知里的想法,但是这个声音最初始时传递的什么我们早已经忘记,因为我们也忘记了我们是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认知也在变化,大多数人都活成了别人的嘴里的人,忘记自己应该去做一个如何的人。小时候家长和老师的悉心教导,告诉我们明辨是非,如何做一个乖小孩。但在那时我们的听觉的加工和自主意识便已经出现了分化;于是就有了好学生和坏学生。或许我们本质相同,只是选择的不同表达自己的方式,就被贴上了标签,加上人们对标签的固化认知,于是乎那些本来相同的人开始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有的人突破层层障碍撕掉自己的标签,完成了主动倾听和自我觉醒;大多数跟随自己的标签和标签的人生轨迹终其一生。
倾听,首先听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听是我们与外界交流的的重要枢纽,不想看可一闭上眼睛谢绝外界的纷扰,可是听觉呢需要借助外界去隔绝。所以听力是一个很强大也很特殊的能力。我们听到别人的情绪变化,听到初晨的鸟鸣和万物苏醒的过程,听到川流不息的汽车,人声鼎沸的喧嚣。听声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可以给予我们无数美好的想象,如果可以希望可以有一份声音收集声音的音频,就如我们看到的百科全书对视觉的认知一般,不需要等到的下雨才能听到雨声;其实下雪也会有声,只是大多数太微弱所以我们无法听到,雨就是很随意即使微弱也可以让你感受到,斜风细雨微风拂面柔柔的雨丝飘落在身上,整个人都化了。待到他发起猛烈攻击:好似锣鼓喧天彰显着他的到来何等的威武,时而夹杂了雷电好似为了单调的雨声调和,一开始下起来外面乒乒乓乓的声音,落在屋顶,落在树上,落在屋外行色匆忙的路人身上,又像副油墨画给天地之间桌上了颜色,待到放晴那一刻,折射出五彩的光芒。
倾听,不只是对自然的 ,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时便不只是用耳听了,倾听是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的,感受别人的想要传达的思想,学会选择性的倾听,不是囫囵吞枣的大包大揽,我们大多数是普通人,可以接受的信息有限,能够真的为我们所吸收的本就不多,不必为一些不值当的事去消耗我们的内存,要珍惜每一次信息的接收和处理,因为我们不像电子产品可更新换代,维修保养。对我们来说不是要了解多么多的知识和信息,而是如何在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断舍离不仅是物品上的更是对精神层面的,专注是我们的必修课,可是大多数随着年龄的增长都遗忘了,了解到额越多,我们对基础能力的丧失越严重,比如诚实,勤奋。小时候顺其自然的事长大后都变的遥不可及,以前我们知道错误要立即停止,可在成人的世界没有了人督促,我们便忘了最简单快乐的方法。内心的声音越来越多,外界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外面的信息迫切想涌入我们的脑海,我们内心的声音还没有平心和消化,就这样一直在嘈杂着我们的心也变的不再平静,生活也不再安静。大脑里进进出出的声音或许没来的及留意便已经走远,因为我们内心早已失控,早已放弃对着拥挤的管理,任由他们随意的进出我们脑海,久而久之我们不再过滤不再思考,成了外界的因素的傀儡,成了一个被标签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