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书名:《了凡四训》
作者:袁了凡
阅读范围:第71页。
主要内容:
什么叫大善和小善呢?从前有一个叫卫仲达的人做馆职的时候,被捉到阴间,阎王让鬼吏上他的善恶记录簿。等到这两种册子送到后,记录恶事的册子堆满了庭院,记录善事的册子却只有一小卷轴,不过像筷子一样粗细。拿称来称量,结果满院的作恶记录册子反而很轻,像筷子那样粗细的一卷善记录册反而很重。魏仲达说:“我还不到四十岁,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过失、罪恶?”阎王说:“只要有一个念头不正,就是罪过,不一定要等你犯了以后才算。”卫仲达又问那个行善的卷轴中记录什么事,阎王回答说:“朝廷曾经大兴土木,修建三山石桥,你上了奏章来劝阻此事,这就是你的奏疏草稿。”卫仲达说:“我虽然见了,但朝廷并没有采纳,于事无补,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大的功德?”阎王说:“朝廷虽然没有听从你的建议,但你的这个念头,已经在为万民着想了;假使朝廷听从你的建议,那么善的功德就更大了。”所以志在为天下国家,那么行善自然少也是大善;如果只是为自己,那么善行众人再多也是小善。
所感所思
读完这两页内容,我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这部分对于大善和小善的阐释,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善的认知。
在卫仲达的故事中,善恶记录簿的称量结果令人深思。那堆满庭院看似繁多的恶事册子很轻,而如筷子粗细的善事卷轴却很重。这首先让我认识到,善恶并非单纯取决于行为的外在表现,一个念头不正就是罪过。这警示着我们要时刻审视自己的内心,保持正念,因为即使没有付诸行动,不良的念头本身就是一种恶的开端。
而关于大善与小善的判定标准更是给我以深刻的启示。卫仲达劝阻朝廷大兴土木的奏疏,虽未被采纳,却因是为万民着想而成为大善。这表明,善的大小取决于其出发点是否着眼于天下国家。如果我们做一件事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名声或者小范围的得失,即便做了很多这样的善事,在本质上也只能算作小善。反之,当我们胸怀天下,将广大民众的利益放在心中,即使所做之事看似微不足道,也常常会收获很多福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关注环保问题,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如果是出于对整个地球生态环境、子孙后代的考虑,那这份小小的努力也能成为大善之举。又如关心弱势群体,不仅仅是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更是从改变社会对待他们的态度和政策等宏观层面去思考和努力,这样的善才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