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民国风华
2018-01-31 我的朋友林语堂

2018-01-31 我的朋友林语堂

作者: 罗迪克 | 来源:发表于2018-01-31 09:29 被阅读0次

           中国三千多年的传统士大夫文化,天才辈出。陶渊明大隐隐于世,其诗歌传诵千古;600余年之后,苏东坡一手诗词书画,倾倒朝野。再过800年,另一位天才林语堂,成为20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精神使者。

      如果说胡适为东西方文化搭建了一座桥梁,那么林语堂就是在这座桥上往次奔驰的骏马。他出生于一个福建乡村的基督教牧师家庭,家境贫寒。自幼读免费的教会学校,因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7岁升入上海圣约翰大学,21岁毕业就任教于清华大学英文系。后赴美留学于哈佛大学获比较文学硕士、转德国莱比锡大学获语言学博士学位。林语堂擅长西学,因为他受的是基督教育与海外的留学经验;他又精于东方文化,因为他的血液里遗传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士大夫精致文化的风范。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他隔世的朋友,我亦是林语堂过世后近四十后,他千千万万仰慕者之一,他用一支笔,点透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其浅白的语言,睿智恳切、幽默风趣,洞彻了大千世界的人生百态。给我少年迷惘混沌的世界,点亮一盏明灯。他亦是民国时期最重要的文化使者,他以东方人的视角,来剖析西方文化的根源,极其客观的看待东西方文化冲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生,有着坚定的信心与抱负,在这一点上,他比他的朋友胡适更深悟其道;他又把中国五千年以来老庄孔孟的思想,用西方人的逻辑思想与英文灵巧的表述出来,连《纽约时代》的专栏作家对他的英文亦自叹不如,林语堂的文字,让欧美中产阶级与上流社会,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与美。他的书荣居美国各大报纸畅销榜前列,是不少欧美知识阶层人士的枕上书。以至于在宋美龄、宋子文在抗战访美寻求援助时,带给罗斯福总统的礼物,就是林语堂的名作《生活的艺术》。他的作品大多写于抗战时期,其中《京华烟云》的卷首语,是他作为一个战士的誓词,那是他对这个国家与民族,寄予的厚望与永远不灭的信心。

      人生,贵在生活适意。林语堂有魏晋士人的风韵,亦有陶潜苏东坡的豁达。他有出世的精神,又有入世的胸襟。他在著书立言之余,热心的给中小学生编写《开明英文读本》;他在创办杂志提倡闲适生活的时候,又呕心力血发明中文打字机,并在美国获得五项专利;他对待朋友热情至诚,即使面对一个精神失常的文人恶语相加的时候,他也保持了谦谦君子的绅士之风。他从不鼓动青年,而是把睿智独到的见解摆给世人,让青年人自己去寻求答案。在他垂暮之年,凝聚一生所学编纂《当代汉英词典》,成功之时,已是七十七岁高龄。

      1966年,林语堂夫妇由美国返回台北,蒋经国前去接机。蒋先生特意在阳明山上给林语堂一块地皮,林先生自己设计了一套中西合璧的四合院,树林扶疏、窗明几净。在这里,他与太太廖翠凤共同度过最后的十年生活。林语堂虽受国民政府所推崇,但他一直和政治保持着距离,在台北生活多年,他从未踏入过士林官邸一步。1975年4月5日,蒋先生辞世,林语堂在自己的书房里,昏厥两次,身体每况愈下,一年之后,大师驾鹤西去,留下的等身著作,却永惠人间。

      我儿时最早的记忆,全家人在一台黑白电视机前,看赵雅芝主演的《京华烟云》,记不清是父亲还是母亲,指着片尾的问我原著下面的三个字,我都会清晰的说出来——林语堂。

      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后,就和太太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时才有用,我们烧掉吧,今后用不着它的。”说罢一根火柴将结婚证书烧掉了。

      真的!这是我一生中,听到过最美,最美的故事了。

    林语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1-31 我的朋友林语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ck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