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手拉车

作者: 知非非非 | 来源:发表于2022-01-05 17:35 被阅读0次

【文字家园】年轮故事征文大赛

记忆的闸门一经打开,儿时的回忆就纷至沓来。

这些回忆,有些是小时候的亲身经历;有些是因为当时自己太小还不怎么明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多,就有了相应的感悟,对一些事物就有了推理性的还原;而有些呢,是在同父辈或者年长一点的同辈们那里闲聊中得知的。

但这些记忆最深、几乎贯穿了整个童年的,无一不是父辈们为解决温饱问题,战天斗地发出的呐喊,还有父辈们上山下地、肩挑背扛、手拉车推、用脚丈量每一寸土地的喘息挣扎。

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平凡、普通而真实!感天动地,也激励着我们下一辈、下下辈,用勤劳、踏实、坚强、勇敢,去开创未来、去改善生活、去改变命运。

而手拉车的故事,是许许多多感人故事中最让我感动、也最激励我的真实故事。

在我懂事有记忆起,就经常能听到大人们在谈论一些手拉车的故事。

手拉车,有些地方也叫板车,而在我们乡村,通常叫做手拉车。

车的骨架(横梁、横档以及其他主要受力部位),是上山砍来放置了一年以上,基本风干后不会变形的实木。车沿板用的是松木,也有同毛竹片竹木混搭的。底下是车轴、车轮,这些就属于现代化制造的工具了,必须得兜兜凑凑的用钱去镇上买来。

那时候,手拉车几乎是我们家乡每家每户必备的农用工具。下地,它可以用来拉秧苗、稻谷、麦穗、地瓜、土豆等农作物;上山,它可以用来拉树木、拉毛竹、拉柴火(那时还没有煤气灶之类的厨具,家家户户用的全是土灶台,烧的就是山上砍来的柴火);造房子的时候,就可以用它来拉山上打下来的石头、河里的砂子等等建材;如果家里突然有个病人什么的,还能作为乘坐的运人工具。

除了上述这些作用外,它还有一个特别的用处,那就是可以在生产队收工后的间歇,拉上手拉车去离村不远的矿石场,把矿石(石灰石)装运到10几公里外的灰窑厂,厂里是按斤论价付现金的,也就是说,可以赚点辛苦钱以补家用。

那时我们农村,除了石灰窑厂,好像也没有其他可以称得上的所谓工业化。水泥还是奢侈品没有普及,所以石灰的应用就非常之大。窑厂是集体办的,还没有后来的承包制,但生意超好,周边会有源源不断的石灰石拉过去。厂里都是按斤论价、照单全收。所以,只要你有力气,每天都可以拉石头过去。

在那个可以用来变现的资源极其贫乏的年代,能够挣到现金,无疑是非常诱惑人的。要知道,大多数人家辛辛苦苦的一年忙到头,也看不到有十几元钱的现金收入的。

但外快现金虽好,生产队的活也是每天必须得出工的啊,要不然会影响到年终的口粮分配问题(买米、买油得凭粮票,买肉得凭肉票。而这些粮票肉票是生产队里根据你全年出工的工分,按比例分配的),那就可能直接导致来年粮食分少了而且无票换粮(有钱都可能买不到,何况仅仅是赚了这么点钱,计划经济时代,这些票可是比现金还值钱啊),这可是关系到全家人饿肚子的头等大事啊。

所以,只要队里没有说休息,乡亲们是谁都不敢请假休息的,连病假都能不请则不请,扛着。更不要说去干别的一些事情了。

但这个外快真的也不是怎么好赚的,必须是在生产队里收工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发,然后在生产队上午出工前又赶回来。

之所以要早上,是因为晚上矿石场是不开门的,而早上你想多早都可以。

所谓的早上,严格来说还是晚上!凌晨3点不到,叫醒家里一起去的搭档(一般是父子、母子、父女、母女),拉上手拉车,到邻村的石矿场(石灰石矿),然后开始把石头搬上车。

注意,搬石头可也是要抢的,比的不仅仅是力气,还有手速,因为太大的石头你肯定搬不动,太小了,一块块的搬,费时。

所以,最好的是找那些一个人刚好能抱得动、能抱上车的石头,这就要看你的动作有多快了。

而装满一车的石头有多重?1000多斤!几乎可以把车都压散架了!

这要是换成现在的小伙子去拉,可能连板车的车把都抬不起来。

但就是这么一帮平均一天吃不上一顿像样白米饭、满脸菜色、精干精瘦的乡亲们,硬是可以拉着这装有1000多斤重石头的手拉车,天不亮就吭哧吭哧的往10几公里外的石灰窑厂赶,到了后赶紧卸货拿钱(大概一车可以领到1元2毛钱),然后在生产队出工前就得赶回村里,不误出工挣工分。

那时的路可不是柏油路,也不是水泥路,而是泥路、石子路。颠簸不平不说,更要命的是还有避无可避的上坡路。2个人(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一家2个人,然后约上几户邻居)是根本拉不上去的,这时必须要家帮家的互帮互助了。就是大家把车拉到坡前后先停下来,先到的人等后面的人,等几户人家全部到齐了后,大家合力一次一次的来回把所有车推拉上坡。

因为我爸是家里的绝对劳力,也是生产队里的小队长,要管的事情多一些,所以,这种拉车出去赚外快的任务,就基本落在了我妈和我大姐的身上(我二姐、我哥、小姐都还在上学读书)。

娘俩也是巾帼不让须眉,拉的石头绝对不比别人少,而且也从来没有耽误过赶回村里出工的。

这在多年后有时回去村里,谈起此事,乡亲们还在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中可见一斑。

当然,在平时的闲聊中,我也经常能听到我妈、我大姐说起当年这个拉车的事,每当提及那些曾经在拉车过程中受到过的帮助,常常会提到某某某怎样怎样,感恩之情,也是溢于言表。

而在我这个也算有点见识过(大多是听)那个时代的人看来,我妈她们娘俩当年那个拉车抢石头、挣扎着上坡的情景,也是不可想象的存在!

这个场景,跟我妈当年常常半夜起来养蚕宝宝(卖茧)的场景;还有在分田到户后,我爸每天凌晨天不亮摸黑起床下地的场景,相映交替,构筑了我成长路上的最绚亮背景。

但这何尝不是那个年代千千万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普通通劳动大众的真实缩影?!

也正是他们这一代人,肩挑背扛手拉车推,喊着整齐划一的“嘿呦、嘿呦”口号,修筑了我们家乡造福子孙后代的青山水库和五泄水库两座大坝;还穿山凿壁跨崖,修建了水库引水渠,引水灌溉着家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禾苗。更滋养了我们一批一批的后辈子孙,走出山村、走向世界,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时代。

老家这许许多多发生过的故事,随着岁月的老去,犹如记忆的年轮,一圈一圈,愈荡愈远。却在我们这些外出打拼的家乡孩子心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亮。

而父辈们战天斗地、改变命运、创造奇迹的惊天动地般呐喊,也将永远在家乡的这片黄土地上回荡......


天未明,早起的公鸡还未报晓。

我的父辈们(或者兄长姐姐)就相互招呼着起床了。

拉上手拉车,深一脚浅一脚,摸着黑来到矿石场。

手脚麻利的把石块搬上车,然后拉往10几公里外的窑厂。

留下身后一路的汗水,还有一路"吱吱呀呀”的车咛声......

嘿呦、嘿呦......

【文字家园】年轮征文投稿专题

相关文章

  • 白狗拉车--滴,自己人!

    小猫拉车,老鼠不坐。 黄鼠狼拉车,小鸡不坐。灰狼拉车,山羊不坐。老虎拉车,谁也不坐。白狗拉车——请刷...

  • 拉车

    及时雨挺好,久旱逢甘霖,可过了头就令人郁闷了。 接连几天的阴雨天,让人心生烦躁,别的不说,就说是给行人带来极大不便...

  • 拉车

    吃顿烤肉成本高 车陷泥潭心情糟 赶紧拉我出囹圄 下次还来再商讨

  • 拉车

    下雨了,泥泞的路上,孙老太用她的板车拖着她的丈夫。 前不久,孙老太的丈夫在工地出了事故,腿骨折,走不了路了。一个大...

  • 拉车

    小狼拉车 小羊不坐 小狗拉车 小兔不坐 黄鼠狼拉车 小鸡不坐 蛇拉车 妈妈不坐 因为我的妈妈最怕蛇

  • 拉车

    这个点可能大多数人已经进入了梦乡,而漫漫才刚刚把自己的小电驴拉回来。 说来也是悲催,漫漫刚搬回家住的第二天就经历了...

  • 2022-02-18走亲戚

    都2022年了,我还跟着我妈坐公交车走亲戚。我拉着小拉车而不是妈妈温暖柔弱而操劳一辈子的手,她把小拉车装满了酒油和...

  • 老师拉车

    早晨,小雨淅沥,孩子们摇头晃脑地读着——— 小猫拉车,老鼠不坐。黄鼠狼拉车,小鸡不坐。灰狼拉车,山羊不坐。老虎拉车...

  • 觉醒与低水平重复

    很多时候,都是即要低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拉车是生活的必须,抬头是让拉车更轻松一点。 如果说低头拉车是低水平的重复...

  • 父与子之拉车人、人靠衣装

    一、拉车人 ①父子俩看到一个人正吃力地拉车,于是决定帮他一把。 ②拉车人发现有人帮她推车。 ③拉车人开始偷懒了。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轮||手拉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cr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