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年读100本书的能人之间只隔了这本书的距离
文 | 大丽
前言:
如果你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提高阅读速度的?
有,有一本书可以做到,而且还能一并把你的阅读力也给提升了。
你平时读书有没有这些苦恼:
突然想看书了,但又不知道看什么样的书;
看完一本书的时间总是很长很长;
除了小说外,看完的书很少;
书看一遍了,作者是谁可能都记不太清了;
……
别急,现在有一本书可以彻底解决你所有阅读上的问题,让你的阅读又好又快,事半功倍的阅读不再是难事。来,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封皮《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由莫提默 J 艾德勒和查尔斯 范多伦合著的。这两个人都是美国的著名人物,各自经历颇耐人寻味。
艾德勒是美国学界和出版界的传奇人物,童年受柏拉图的书影响,从大学到博士其一直都是主攻哲学专业。
他身上有件趣事:本科时,因他拒绝上体育课,毕业时未得到学位证,当他博士毕业时,他成为了一位没有学士学位的博士毕业生。不过,后来因为他在哲学与教育领域上的成就,学校给补发了学士学位证。
艾德勒主持修编过多本书籍(如,《西方世界的经典》),其中担任《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让艾德勒闻名于世。
另一位作者范多伦比艾德勒年轻一点。
范多伦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和叔叔均是普利兹奖的获得者(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他的母亲是著名作家。范多伦年轻时英气逼人,才华横溢,曾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年轻教授。
但是因为他在一档益智节目上接受了栏目组提供的答案,产生了造假的影响,自己坦白后从哥伦比亚大学离职(电影《益智游戏》就是讲的这个事情)。在此之后,范多伦蒙艾德勒收留,参与到了对《如何阅读一本书》初期出版版本的修订。
《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版在1940年出版,从第一版之后的所有版本,作者是艾德勒和范多伦。
咱们今天要看的这本书是2004年的翻译版本,翻译者是台湾著名出版人郝明义和朱衣。
范多伦(左)与 艾德勒(右)开始读这本书之前,请大家和我一起思考这几个问题:
1)拿到一本书后,应不应该从第一页勤勤恳恳的看,直到最后一页?
2)回顾一下我们之前看书的方式,自己的阅读方法是始终用的同一种呢,还是看一种书用一种方法?
3)自己平时读书时会带着目的去看吗?
4)如果自己突然想看哪个领域的书了(比如爱),自己有有效的方法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找到想看的书吗?
怎么看?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有两个点是作者始终强调的—— 一个是阅读的目的,一个是要看的书的类别。
阅读的目的可以大致分为两方面——消遣、获取资讯,提升阅读力、理解力、格局。
目的不同,阅读方法就会不同。
如果你看书,是为了消遣、长见识、增加资讯,那么在看书时,不怎么需要去主动思考,被动接受书中的内容即可;
如果你看书是为了增强理解力、提升自己的格局,那么你阅读的书籍难度就会比你现在掌握的程度高,是一些自己一开始看不太懂的书。则,在阅读过程中,你会常常被启发,你随时需要动用自己思考的细胞,这就需要你主动去阅读;
并且,阅读目的不同,阅读姿势也会不同。比如,有的人看微博,就是想知道下今天的新鲜事;但有的人刷微博,除了放松外,还是会收集资讯信息做自己的写作素材呢。
同样的,不同类别的书应该施加相异的阅读方式。理论型的书,实用型的书,想象文学的书,故事书,历史书,科学与数学书,等等。从这些书目我们可以看出来,有些书需要细嚼慢咽的品读,有些书需要生吞活剥的粗读。三言两语无法概括不同类别读物的读书方式,《如何阅读一本书》里也专门用了一个篇章的篇幅来介绍不同读物的方法,内容太多,我们放在下一节来说说。
01. 阅读的层次
根据对书的理解程度,可以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这四个层次层层递进,互相呼应,对书的理解逐渐深入,切记顺序不可乱。
基础阅读 —— 识字、能读懂句子之意即可。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在阅读方面,大家都不是小白。
检视阅读 —— 也叫速读、略读,通常为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浏览书本,知道书所讲的主题内容、大概情况。有点类似于大学英语里的快速阅读。
通过自己对以下三个问题的回答程度,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完成了检视阅读:
1)这本书的类别是什么?小说?历史?科学论文?还是其他的类别?
2)这本书在讲什么?
3)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这一层次的阅读,是现在大多数人的阅读阶段,这里面存在了好多的操作盲点。因为在这一阶段,书本正文内容不是主要的关注部分,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对整书的内容概要,才是重点。
分析阅读 —— 也即全盘阅读,完整阅读,是最为细致的阅读。
经过第二个阅读层次检视阅读的粗读后,分析阅读是回过头来仔细读书的步骤,也是专为提升阅读力的阶段。在这个阅读层次里,有三个可以并行化执行的阅读阶段,这三个阶段有包含第二个层次的部分,也包含第四个阅读层次的部分。
主题阅读 —— 比较阅读,阅读者会并行化地读很多书,同专题的或不同专题的,提取有关联的点、所表现出来的公共主题。
这个阶段是阅读的终极目的,最困难但也同时收获巨大。顺便提一句,所有做研究的、专门研究特定领域的人员,如大学里做研究的教授,社会科学家等,他们的研究方式,都是基于此层次进行的。
下面,我们来重点看下后面三个阅读层次的详细操作步骤。
需要层层递进的阅读层次检视阅读
前面说过,检视阅读是种粗读或略读的阅读方式。
它是在有限时间内的阅读方式,它的目的不是全部吃透一本书,而是对你手上的书,有个主题内容上的大致把握,好决定自己到底需不需要细致的看这本书。
检视阅读可以分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浏览,第二个是粗浅的阅读(也即粗读)。
浏览有序可循,可帮你解决一本书看不完的问题。
step1.扫一眼书名与副标题,有序要看序。很快看过去,对主题和类别有大致的概念。
step2.仔细研究目录页。
这一步做下来,对本书的大致内容作了了解,起码知道这本书要讲什么。
step3.看书后的索引部分。
索引的内容是书包含的议题,或者是与作者有关的书。
step4.如果是本包着书皮的书,无法直接看到内容,那么就要看作者介绍。
你会大致根据这本书的宣传文案,来揣测这本书的吹嘘程度,从而理解此书的风向。
step5.如果还是对目录展示的内容模糊,无法猜测整本书的内容,那就开始随便找几章读读吧,特别是序言和书本结尾有提到的章节。
step6.打开书本,随意翻翻,念个一两段,再连续读几页,不要太多。
step7.要注意不要忽略最后两三页内容,这是书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因为,几乎所有的作者都会在一本书即将完结后,来个总结心得,回顾整本书的内容。
~~~~~~~~~~~~~~
至于粗读,这个操作可以帮你解决一本书总是看不完的问题。
你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对一本很难读的书抱有很高的期望,以为自己能从中受到许多启发。但往往因为其中的内容晦涩难懂,经过徒劳无益的挣扎过后,只好作罢。
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想读这本书是错误的做法,只是我们的打开方式存在错误。只要找到对的方向,不论是多难读的书,只要他是写给普通大众看的,都应可以被读完。
什么是对的方向呢?它其实是个常常被忽略的阅读规则:
头一次拿到一本很难读的书,先从头到尾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争取不带任何停顿的读完一遍。
只注意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暂时不理解的部分停顿,往往到第二遍了就会理解了。
不奢求自己,理解每一个字,应该快速浏览一遍。(这里的快速,不是很快,他的意思是,别在应该慢的地方,慢的不值得;别再快的地方,牺牲了满足与理解力)
这个方法适合于所有作品。
顺便说一下在这个层次的做笔记方式。
因为检视阅读是一种快速的阅读,其目的是要理解整本书的大体结构,大体框架的。则在这个层次的笔记,做的就应该是结构笔记,在目录页或书名页做笔记是最合适的。
好了,现在假设你完成了浏览和粗读,应该知道这本书到底是不是自己想看的了吧!
如果是自己想看的书,别忘了检验自己检视阅读的完成程度,请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这是哪种类别的书?
2)这本书在讲什么?
3)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如果自己能积极的回答上面三个问题,那么恭喜你,可以进入更高层次的阅读阶段了。
(如果对上面三个问题的回答还是很模糊的话,建议带着这三个问题再粗读下书。)
分析阅读需要更投入分析阅读
如前所述,分析阅读它是一种全面、最精细的阅读方式。它是检视阅读的精细版本,对一本书是细嚼慢咽的品读。它有利于提升阅读力,理解力和格局。
分析阅读的细嚼慢咽模式,从以下三个阶段展开(这三个阶段无先后顺序,可并行):
第一个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说什么的四个准则
1)可依据书名与序言,确定书本的种类与分类主题。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这一步和检视阅读的一些步骤重合了,不过他们要做的事情都是相同的,就是去除其他的修饰,抽出一本书的骨架。从准确度上来看,分析阅读的这一步比检视阅读的概括要更高。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完成了第三步后才能去做第二步。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者是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也就是作者想写这本书的初衷。很容易从前言或者是书本里的字里行间里读到。
第二个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找出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找出关键字,一本书里,并不是作者用的所有的字都是重要的,确实来说,大部分的字都是不重要的。
找到了关键字后,我们要试图完全理解这些关键字,不要与作者有模糊地带。
6)圈出重要的句子,抓住作者的主旨。
重要的句子也就是关键句,对你来说什么是关键句呢?那就是对你重要的句子,需要你花一点努力才能诠释的日子。
7)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论述就是作者想试图概括主旨的句子。
8)找出作者的解答。
从第四个规则,我们得知作者有在问一些问题。那么,通过我们对书内容的诠释后,我们能看出来,哪些问题是作者已经解答了,哪些问题是未解答的,还有哪些是作者知道自己没有解答的。
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这个阶段牵扯到评论的问题了,这是我们读者的发言时间。一本书是一位作者的演讲,是他在向我们阐述他的一些观点和理论,当阅读到书本的最后一页时,证明作者的发言结束,接下来轮到我们读者来发言了。
我们可以去提问,也可以去评论。
提问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型和实用型。
理论型的可以有: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实用型的有: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是对的,或怎么样才更好,而不是更糟?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些问题大多是需要自己去思考,或者需要自己去书中寻找的。毕竟作者他不是就坐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去问他问题的。
燃起评论的“大火”那么接下来就要重点讲一下,评论一本书及发表意见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结构,也能诠释整本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需要要求我们读者听作者把他的话讲完,也就是等我们把书看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就算我们平时和别人吵架,也是要等着对方把他自己,表达清楚后我们再反驳呀。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只要我们得到了知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我们就是赢了。
这体现在有人看完一本书后,把书贬得一文不值(不可否认,确实是有一些烂书存在,这里我们讲的是一些喜欢钻牛角尖的人,那些成为"杠精"的人)。书又不会说话,作者又不会站在你面前,你想战胜作者,还不是轻而易举?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真正的知识都是有理论基础的,反之就是个人观点)。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次辩论中,阿迦同争不过苏格拉底,他便说:"我反驳不了你,苏格拉底,我们假设你说的都是对的好了。"苏格拉底马上纠正道:"哦,阿迦同,应该说你反驳不了真理。因为苏格拉底是很容易被反驳的"。
作者引用的真正的知识,是无法评判对错的,我们要批评与赞同的是作者的一些观点。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我们批评作者无外乎是从下面四个方面来批评的: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的逻辑不合理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完整的了解了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现在你有何感想呢?是不是觉得很复杂啊!
确实,分析阅读复杂多了,他需要我们阅读时投入更多的主动性了。
但你也明显看出,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体现的是总化分 —— 分合总的模式,要求你在仔细阅读的同时,也要进行这种总与分的模式。
试想下,你边读书边列了大纲、记了要点,读完后自己还做了一番点评(相当于回顾了一遍书本),这本书你读过后还不能记忆牢固吗?
主题阅读:并行化阅读阶段主题阅读
前面有讲,主题阅读是阅读的最终目的,最高层次的阅读,但也是最难突破的阅读层次。
在这一层次,读者至少要同时读两本,需要并行化的对同一主题进行研究与阐述。
可从两个阶段来完成突破主题阅读:
第一个阶段准备阶段:
1)首先,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实验性的书目。这份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建议的目录,与书中的书目索引。先大致确定一下书单。
2)其次,运用检视阅读,浏览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删减出书目,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这一步的好处主要有二:第一,他会让你对自己想要研究的主题有个清晰的概念,这样接下来你针对某几本做分析阅读时,会大有助益;第二,他会简化你的,书目到一个合理的程度。
完成准备阶段的这两步后,我们要进入主题阅读的第二个阶段:主题阅读阶段。
分五步走:
1)根据主题,在选定的书本里找出同主题章节。
2)带领作者们与你达成共识。
不同作者描述同一事物的用词可能不尽相同,你需要根据主题,自己创立出一套中立词汇(不依据任何一个作者的标准),引导所有作者的词汇指向你的词,与你看齐。
3)厘清问题。
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使所有或大多数的作者都有话说。力争使找的书籍都能有用武之地。
4)界定主题或附属议题。
也就是确定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要注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你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需要关心范围的事,解读其观点(包括正面或反面的),才能构建这种议题。
5)分析讨论。
把问题和议题按照顺序排列,要求凸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这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的界定出来。注意,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要做到这一点,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需要,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好了,通过准备阶段和主题阅读阶段,我们完成了主题阅读。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
~~~~~~~~~~
根据以上我们都可以看到,阅读确实是一门大学问。尤其是后面两个较高的阅读层次,几乎是难度颇高。但是,我们也得知,如果能有主题阅读的能力,那么我们的知识获取能力,将会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内容很多,建议大家先收藏,后面慢慢消化,慢慢去实践。
接下来,我还准备用另外一篇文章来讲一下,阅读的辅助与不同读物的阅读方式。
我们下次再见。
如需授权转载,请附带以下信息。
关于作者:大丽,90后工科女,天天做着老板娘和作家梦的伪程序员,路还很长,期待共成长。简书/微信平台@过食之有味的生活(ID: dalidepingtai),微博@大丽的天地,豆瓣@大丽。欢迎关注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