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部分摘自“得到”APP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专栏中的第001封信《不做伪工作者》和第002封信《也谈10000小时》
今天文章有点长,把答案和总结放在前面,方便时间紧张的朋友:
答案:10000小时是必要条件,没有这个,一切免谈,但距离成功还有十万八千里,所谓尽人事听天命!
总结:
1. 如果时间精力有限,只挑最重要的事情做完做好,而不是每件事情都做,都浅尝辄止。
2.如果有人说你不够聪明或者你自己怀疑自己的智商,别瞎猜,勇敢的去测一下!
3.智商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书中写的是120,不过没达到也没关系,智商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提高的!
4.家庭和生活环境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尽量营造好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
5.运气不可小视,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不过不要灰心,好运也是可以创造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所有这些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甚至都加在一起也不充分,所谓尽人事听天命!
正文:
说来惭愧,关于10000小时理论,我的确是在2015年,36岁的本命年才第一次在上官敬丰老师的《演说家制造机》课上听说的,彼时生命中的五辈子(七年就是一辈子)已经过去了,记得那一刻,我过去的很多纠结瞬间散开,践行10000小时正式启动!
可是从哪儿开始呢?彼时我虽然捡起了被我丢掉十年的梦想---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可还是很空幻,还是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接下来上官敬丰老师的另一句话给了我启示:如果资源精力有限,只允许你学一样技能,我的建议是销售,如果还有资源精力,我的建议是演讲,不过不是普通的演讲,而是销售型演讲!
说干就干,就从销售做起,我用了9个月的业余时间,销售算是入门了,后来又用了半年的时间精进,积累到了4*450=1800小时。
关于演讲,除了资源精力有限外,勇气不足和底气不足是主要原因,暂时践行不来。
接下来用7个月的时间备战雅思,英语算是入门了,现在还在精进中,积累到了4*400=1600小时。
这几天反复听吴军老师的这几封信,让我有了更多思考,对10000小时理论的理解和践行更深刻了,写下来,与大家共勉!
在第一封信中,吴军老师提到不做伪工作者,回忆过往十年的工作中,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做的就是伪工作,记得当时也时常感觉到很多工作是浪费时间,没有意义,可是不知道该怎么办?通过读吴军老师这封信明白了,每天的事情太多,总是做不完,是现代人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尤其是发展特别快的行业里(比如IT领域)的人或者创业者。唯一的解决方法恐怕就是一些事情不要做了,而不是把所有的事情凑合做完了。
也就是说,对于员工来说,在当前的大背景下,一个人所追求的不应该是完成了百分之几,或者百分之几十的工作,而是做完了哪几件重要的事情。一个聪明的员工,应该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且优先完成它们。
所以,每当你因总也干不完的工作而焦虑时,不妨试试先停下来,重新梳理一遍手边的工作:主动地站在对公司业务帮助最大的角度,站在提升自己能力的角度,当处于工作永远做不完的处境时,把那些最重要的完成了。
那么,作为管理者,怎样才能防止员工成为伪工作者呢?我想首先要做的是改变对员工的评价体系,就拿Google和Facebook来说,对于员工的评价不在于他有多忙,写了多少代码,甚至不是完成了多少产品的改进,而在于产生了多大的效果。也就是说,那些伪工作者即便平时再忙,也要被淘汰的。
其次,要明确两点:
首先,管理者要让员工站在“做什么事情能让公司最大获益”的基础上去工作。
其次,管理者要让员工明白,他们积极工作(而不是消极完成任务),最大的受益方是他们自己。
在第二封信里,吴军老师谈了他对10000小时的理解,在信的开头,吴军老师推荐了罗辑思维视频第 185 期《即将到来的社会阶层》,也谈及中国教育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内容很好,信息量很大,推荐每一位中国的家长都去听听那期节目。
受节目的启发,吴军老师引入了格拉德威尔《异类》这本书中的几个观点。格拉德威尔主要谈到了智商、10000 小时、运气和家庭环境。这些条件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没有一个是充分的,甚至加到一起也不充分。
智商的问题比较简单,太低了(格拉德威尔的标准是 120 )就很难成功了,这个结论很残酷,但它是事实。人可以暂时穿着皇帝的新装麻醉自己,但是对自己不切实际的定位只能害了自己。
看到这里,我生平第一次测试IQ,以前一直不敢测,潜意识里知道自己智商不高,怕太低了自己没有勇气面对,这次我决定豁出去了,如果低于120我就彻底放弃创业的念头,老老实实找工作!
看到这个结果,我被惊呆了,一直以来,我以为我的智商最多也就一百,我需要拼命努力才行,我需要笨鸟先飞......上周我的文章是《小心你的执念》,再次被应验,执念多么可怕,欺骗了我38年,所以再次提醒大家,千万小心你的执念,如果不确定,勇敢的去探寻真相,不要自以为是!
顺便说一句,今天下午复习财富自由专栏音频《第39期:如何提高自己的智商?》的时候,李笑来老师的观点让我感到欣慰,他说智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提高的。建议对自己智商不确定的同学赶快去测一下IQ,想提高智商的同学去反复读和听这篇文章!
接下来吴军老师提到运气,说大凡成功的人都有运气的成分,而且他们都承认这一点,而不是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反之如果他们遇到挫折,他们会检讨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怪罪运气。相反,不成功的人在偶尔得意时,会把自己封神,失败的时候会怪运气。
我的运气大体上还是不错的,考大学时离本科线差5分,巧的是当年我的大学没招满,降五分把我录取了,毕业后找工作,恋爱结婚生子都很顺利,我的确很努力,不过不得不承认,其中运气占很大一部分。
好消息是,好运也是可以创造的,李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专栏有一期是讲这个的,刚才翻了一下没找到,需要的同学联系我,我找到了发给你!
第三个必要条件是家庭和生活环境,这里讲的家庭和生活环境不是简单地以经济收入和地区发展程度来划分的。好的环境必须有利于人在身体和心智上成长,能够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激发他们的潜力。在吴军老师周围有非常多来自农村的朋友,如果不告诉你他们来自哪里,你是想不到的,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事业有成,而且做事情非常大气。如果你接触他们的父母,虽然那些老人非常土,但是他们善良正直,愿意接受新的想法,而且生活态度非常积极。
巧的是,我来自农村,也有这样好的家庭和生活环境。
最后,吴军老师开始谈10000 小时理论,认为10000小时对训练一个人的技能,甚至对做出一款好的产品,都是必要的。没有这个保障,一切免谈。但若是有人简单地认为自己在一个领域做够 10000 小时就能出类拔萃,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只不过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已,远不充分。很多人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有四个误区,他们把 10000 小时的精进过程想歪了。
误区一:简单的工作重复 10000 小时。吴军老师在他的《智能时代》这本书里提过一个观点:在未来的智能时代,真正受益于技术进步的个人可能不超过人口的 2% 。坦率地讲,仅仅会写几行 JavaScript 的人不属于我说的 2% 的行列,这些人恰恰在未来是要被计算机淘汰的。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别的不说,英语都花了不知道多少个10000小时,硬是连门在哪里都找不到?最终还是通过半年的努力,通过考雅思把自己一脚踹进门的!工作十年,也是好多个10000小时,基本都做的是简单重复的工作,怪不得离出类拔萃十万八千里!
误区二:习惯性失败。这一类人和前面讲得正相反,他们好高骛远,他们不注重学习,懒得总结教训;同时脸皮还很薄,也不虚心请教。他们迷信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说法,岂不知简单地重复失败是永远走不出失败的怪圈的。
还好没踩这个雷,我应该算是运气好,自我感觉和外人感觉都是习惯性成功类的,脚踏实地,注重学习(今天复习财富自由专栏的时候,发现我那时把学习碎片化了,所以虽然学了很多,只能算是无效学习),我的脸皮还厚(有点难听啊!不过的确不薄。)
误区三:林黛玉式的困境。我们很多人做事是这样,越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对外界的所知就越来越少,而自己的适应性也就越差。
还好也没踩这个雷,适应性一流!
误区四:狗熊掰棒子。10000 小时的努力需要一个积累的效应,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程度地复用前一次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每一次都是从头开始。
这个雷踩实了!把学习碎片化,注定是狗熊掰棒子!学得慢忘得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