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乡纪事

家乡纪事

作者: 秋子城 | 来源:发表于2017-02-12 14:38 被阅读17次

    今年过年回家,与往年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回乡的人少了很多。用老妈的话说,钱不好赚啊,好多人都没挣到什么钱,也就不回来了。

    说这话时,一60多岁的妇人正带着孙子买袜子。妇人接过话,可不是嘛,我儿子媳妇他们都没回来。旁边5岁的小孙子,穿着防弄脏的蓝色罩衣,拉着奶奶嚷着要去街对面买氢气球。奶奶一边选袜子,一边斥责,说才买的枪就整坏了,现在又买,有好多钱给你败?不过骂归骂,买完袜子,还是拉着孙儿去买去了。

    过年不回家,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会,于这5岁小男孩而言,大概是又有一年看不到爸爸妈妈了。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普遍,不是新鲜事,但不代表不严重。更真实的情况是,这种有父母可以时常电话关心的孩子已算幸运,还有一种父母离异的情况就更麻烦了。

    而今,农村离婚率越来越高。最常见的现象,男女双方分割两地务工,久而久之感情淡了,其中一方另找。另一种情况,丈夫挣钱不多,而在外看惯繁华的妻子已无法忍受清贫的生活,故而离婚。第三种情况,家乡有部分男性因家境、自身能力等原因本地结婚无望,故而找了某些相对偏僻地区的姑娘,这种没什么感情基础的结合离婚率也非常之高。后两种情况,孩子多半归男方养育,离婚女子很快便又另嫁、生儿育女,无暇顾及之前的孩子。而这类男性由于男女比例的失调、本身不具备优势,能再婚的几率非常有限,往往只能和老父母一起带着孩子过活。

    尽管男女比例失调,越来越多的儿子娶不到媳妇,但多数人仍旧希望可以生个儿子。老家其实重男轻女没那么严重,并不会虐待自己的孩子,生了女儿也会当宝贝好好带着,只是潜意识里希望有个儿子,当然现今一般也就生到两个作罢。这大概是因为观念根深蒂固,还没到完全解除的地步吧。曾有这样的一个说法,比如某家人刚生了孩子,亲友问生的儿子还是女儿?是个儿子,亲友一般会说,恭喜,太好了。要是女儿,亲友会说,恭喜,女儿也好。

    这次二胎政策放开了,对家乡人民而言,并无太大影响。想生都会生,只要上户的时候交上几万块钱就行。不过现今不用多出钱了,就更加没有限制了。老妈也在鼓吹我生二胎,还说政策都鼓励了,你还不生。我说,一个都还没养好呢,生那么多岂不是更养不好了,老妈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由于家里开着小店,所以回家基本都在镇上。小镇生活其实蛮单调的,除了工作之外,主要活动是打牌,打麻将、斗地主、炸金花,大街上随处可见,看手机也无法影响主要活动的进行。广场舞在老家还不太普及,只有零星的几个人在夜晚空旷的菜市场放着音乐,扭着腰肢,甩动手脚。我问了几个邻居大妈、大姐,包括自己的老妈,普遍觉得跳起不好看,自己也跳不来,她们更愿意把养生的热情和小镇生活无法释放的精力投入到散步中去,这项活动也是我在家最喜欢参与的业余活动,没有之一。

    常走的那条路,是从小镇的东南方路口出去,途径一大片油菜田,过年已零星有花开;还剩有少许莲藕未挖完的泥泞藕田,夏天荷花盛放,这将成为小镇人民拍照的宠儿;一座大桥,桥下水潺潺、桥头一寺庙,去年回家恰逢观音菩萨生日,还跟着众人去吃了斋饭,如今大门紧锁;过了大桥就转入岔道,然后沿着河边,绕一个大圈从另一条小公路回到镇上。慢慢的散步走过去,一般需要一个小时。寻常风景,出一身汗,吹一吹山风,走走也是惬意的。这条路已记不清走过多少遍了,反正每次回去得抽时间走一走。

    在家里,基本每晚八点半的样子,要把店外的货品收进去。眼看快来成都了,我正在清理灰尘,收货品,老妈开玩笑说,要不你明年就在家跟我一起带孩子、做生意吧?

    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不。

    老妈开小店在镇上有十多年了,是名声在外,已经听过太多人夸。在这里,无论小镇生活的繁琐、单调、还是安逸,老妈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我不认为自己能找到,但喜欢时常回来这样的帮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乡纪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ea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