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女儿已经上初二了,连剥蒜都不会呢,你儿子会炒菜了,而且炒了两个菜,真厉害!” “嗯,他不但会做菜会做饭,而且还刷碗,家务活样样都行。”“那你就有口福啦!”“唯独在学习上不太上心,唉!”“你应该知足了,这是一种生活技能,你儿子已经够好了,不要要求太高。”在办公室和同事闲聊时说起了儿子,我还在焦虑孩子不好好学习,同事一语点醒了我。
儿子原来也不擅长做饭,由于我不想做饭,因而儿子做的再不好吃,我也会夸他:“你做的真好吃,妈妈特别喜欢你吃做的饭。”在不断地夸奖下,儿子越来越喜欢炒菜,并且炒得越来越好,水平越来越高。
为什么他本不擅长的事却做的如此之好呢?原因就在于我不断地激励,不断地表扬。在学习上呢,我却采用了截然相反的形式,总是说他,批评他。一直说他字体写的不好看,说他做题做的错题多,一直在给他一个消极的暗示,因此无形中导致他写作业越来越烦躁,不喜欢学,不想学,更不想认真写。后来恶性循环,他就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不主动学习。
能不能参照做菜这件事情,转变一下对儿子学习的态度呢?因为家长要求太高,所以,对于孩子犯的一丁点儿学习上的错误都无法忍受,继而家长和孩子一起焦虑导致恶性循环,孩子越来越厌学,家长越来越烦躁,火气越来越大。那从今天开始,我要放低期望,就把儿子当成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一年级的学生来对待。试着无论他写的再不好,都找出值得表扬的点,让他获得成就和价值感,慢慢地主动学习。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