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在中师》

作者: 萝卜丁儿 | 来源:发表于2018-12-13 18:43 被阅读41次
《那些年,我们在中师》

前言:一代中师生

中等师范学校,是一代人的青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承载着一代人的梦想与责任!

踏进中师大门,就意味着手捧一份“铁饭碗”,多少父母的寄托,多少寒门学子最快脱贫的归宿。

1999年最后一届包分配,吃公粮,无条件分配。靠读书获得一份稳当的工作,那年是最后一道门坎。

一代拔尖的优秀学子,步入中专,从此无缘进高中,无缘高考。

一代中师生,天分不缺,成绩优异,但是只有做一名中小学教师的平台!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获得一个机会,失去另一个机会,有得必有失!一代师范生毕生的遗憾!

中等师范学校,有公费生,有委培生,有自费生,待遇各不一样了。

公费生,凭成绩达到公费生录取线,每年学费要少得多,每月还可以享受国家补贴的生活费……。

委培生在每年学费相对来说要多一些,但毕业后回当地,工作分配是稳当的。

自费生就不一样了,就是花钱到中师读书,或学点知识,或学个特长,相对自由,读上一年、两年或三年,就可以自己找工作了,全凭自己决定。

中师生活,多姿多彩!

吹拉弹唱跳,得样样行;琴棋书画,得样样通;三字一画“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简笔画”,得门门过;普通话,天天练。

中师出来的,都是全能手!

能当导演,排个合唱,编个舞蹈;能施展特长,演个讲,讲个故事,比个赛,兴许还能弹唱,还能舞一曲。

师范生,能当老师,能管学生,还能学习。哪里需要,哪里搬,当老师的,行行工作都能拿下。

从师范走出来快二十年了,那些年在师范,有我们的青春年华,有我们的青春梦想,有我们花一样的季节。

一个小小的念头,一段深深的情愫,一些稚嫩的文字,一片独份的执著,想用真挚的情感,朴素的文字,记下那段美好的中师时光--《那些年,我们在中师》!

相关文章

  • 《那些年,我们在中师》

    前言:一代中师生 中等师范学校,是一代人的青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承载着一代人的梦想与责任! 踏进中师大门,...

  • 巴陇锋在“2022年首届中师生网络春晚”拜年(多图)

    巴陇锋在“2022年首届中师生网络春晚”拜年 “2022年首届中师生网络春节晚会-中师生大拜年”2022年1月30...

  • 中专生故事汇:无悔的中师

    1983年我考入读中师,进校后学校对我们中师生进行了职业意识教育,要求我们将来扎根农村,献身乡村教育。 我描绘了我...

  • 那些年,我们的音体美课程

    昨日,晚餐聊天。聊起我们这一代人,那些年上的音体美课。 友人说,在读中师之前从来没有上过音体美。我说我也差不多。 ...

  • 那些年,我们在彼此左右

    当我孤单我会想起你,那个时常走在我身边的你,那个时常问我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却总是到最后走进死胡同的你,我们对彼此...

  • 那些年我们在济职

    那年的八月,我们带着梦想顺着这条路开始了我们的大学生活。 经过短暂的军训,我们朝气蓬勃的在这里汇演。 这里有我们的...

  • 那些年我们在“小炮楼”

    我们住的这条小巷里,大都聚集着来自外乡的生意人。 所有的楼房都是私人建的“小炮楼”,面积或大或小,楼层或高或低。每...

  • 那些年,我们也在成长

    2014年至2018年,一直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姿态若无其事的度过了我的大学生活。毕业后,顿时产生的孤独感和自卑...

  • 拾金不昧的志刚同学

    往年,初中毕业报考中师,读完中师,就可以分配。优生大多报中师。 1999年,很多人下岗,那年我送初三毕业班,家长考...

  • 那些年,我们在拾麦穗儿

    那些年,我们在拾麦穗儿…… 罗晓华 摘 要:“舌尖上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那时整天饿的肚子咕咕叫、冻得全身打哆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年,我们在中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gb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