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三天啦,思维在倒环境差,脑子静不下来思考,完全处于逻辑短路状态,做的事情不用太动脑子,相对于环境而言梳理完全无效。我的365又旷工了两天,我带着负疚感,却没有有效的输出。这两天忙着搬家,疲惫感爆棚,午夜抱着写了一半的文字睡着了,后来觉得写得不好,没有发出去,昨天忙了一天,招待亲戚朋友,爸妈很高兴,我也就欣慰了。只是欠着的功课一直让我很不安,今天状态过渡期,听了很多遍“非议、争论、鄙视链”的音频,又刷了一些认知和概念,但好似理解的还不很通透,感觉大脑的思考好像还不到位。我还没从杂乱、疲惫的琐事中把思考空间清理出来。现在处于一种思考的低效状态。
今天听“非议、争议、鄙视链”的音频时,提到价值观,及每个人对价值的理解,其中有一个“性格纠结”的概念,是这样说的:
有些人性格纠结,根源就在于他们从来没有认真梳理过自己的选择,甚至从未想过价值究竟是什么。他们当然不可能像另外一些人一样,不仅时长梳理,还经常为了保持一致而不断重新选择。所以,绝大多数人其实是没有与他人争论的额资格的——因为他们只是不知道而已,他们脑子里的各种选择相互冲突的多了去了,各自还在不断打架中......哪儿有时间有功夫参合到外界的争论啊?
关于时长梳理,时长重新选择的“另外一些人”,身边就有个典型案例,我的一个朋友,在创业和精进自己成长的路上,不断的梳理和调整自己的选择,我曾好奇他的每个方向分析和选择为何如此快,也许这些多源于他清晰的价值观和不断的践行,他是个走的很快的人,像一面引路的旗帜一直在前面舞动,带动着后面的队伍。哈哈,庆幸有他引路,否则我也许会受困于性格纠结中吧。
关于性格纠结,我想我是有感同身受的理解的,在走出大学校门前,我一直是个“很听话”的孩子,我的独立抉择是缺失的,只是有对“听话”的思想抗争,却没有行动,所以对于选择根本谈不到梳理。在这之前应该都谈不上性格纠结,只能说性格内向,所以性格纠结又是不是关于主动思考力和性格从被动到主动的一个调频波段呢?
性格纠结,又或者可以说是缺少践行的问题呢,纠结恰恰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也就是梳理不清,而实践出真知也许恰恰是付良药,有时不敢试错,恰恰也失去了选择正确的机会。而价值究竟是什么,恐怕也不是可以想的明白的吧。说明还不是完全停滞不前,只是求知无法而已,
脑子里各种选择处于相互冲突和打架之中,说明还不是完全停滞不前,只是求知无法或者认知没有得到升级,而无法良性循环。思想的内战消耗着精力和注意力,自然对于外界的争论无力参与。这些矛盾也恰恰说明思想与现实的挣扎状态。可以打开通路的良药也只剩下践行啦!
在践行的过程中,才会有更多的概念升级和价值决策。
最近关于“底层概念”一直被提及,在李笑来的书中反复提到:人的操作系统是由概念和方法论构成的。一个人的思想基石就是概念,于是,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是从根基上就不兼容的。
所谓的根基应该指的就是“概念”吧,我觉得概念和认知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吧, 同一种文字或语言说法,但于每个人而言所赋予它的概念是不同的,这应该也源于认知的差异化吧,认知会影响你赋予一个概念的实质理解,对于价值的理解也同样如此吧。
其实我觉得自己有时也是个性格纠结的人,有时无法梳理清楚选择,没有清晰理清价值的概念,会有各种选择和冲突在脑子里打架,会无力应付和参与外界的争论,哈哈,完全中签。更新底层概念,升级概念,刷新认知,然后用方法论指导践行,对于性格纠结应该还有的救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3096763/227eccd0410d4ed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