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叶诗派在文学观念上首先主张的就是“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
九叶诗派,又称九叶诗人,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在新诗写作中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成员有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湜、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杭约赫、方敬、莫洛、金克木、王佐良、徐迟、李白凤、马逢华、李瑛、方宇晨、杨禾、吕亮耕、曹辛之等。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文学社团
1940-1941,"冬青文艺社"
杜运燮,汪曾棋,林抡元等创办
文聚社,联大的学生诗人
联大"三星":
穆旦(外文系),郑敏(哲学系)杜运燮(外语系)
另:历史系的唐祈,外语系的袁可嘉,联大教师,中文系:闻一多,李广田,朱自清,外文系:卞之琳,冯至等
〔中国新诗〕时期(1948,6—1948,10)
〈中国新诗〉创办1948年6月
星群出版社出版,仅出5期即随出版社被查封
他们既反对逃避现实的伪艺术论,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力论,而企图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因此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发展历程
诗群的形成:西南联大时期(1938-1946)
1937年7-29,北平沦陷,1937-8-28,教育部指定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成立长沙临时大学筹委会.
1937-9-10,教育部宣布北大,清华,南开,中央研究院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1-19,国民政府批准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
1938-4-2,教育部令长沙临时大学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诗创造》时期(1947,7-1948,10)《诗创造》由杭约赫,林宏等青年诗人创办,1947年7月出版,上海星群出版社出版,1948年10月被国民党政府查封,共出16期.
艺术风格
艾青的评价可以概括:"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采用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刻画了经过战争大动乱之后的社会现象."
表现技巧
间接性的表现形式:意象/象征/借喻,客观性的抒情风格:思想知觉化对民族与人民命运的强烈关注
附九叶诗人——穆旦的诗
赞美
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
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
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
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遥远的天际爬行;
我有太多的话,太悠久的感情,
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
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
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对民族和人民命运的强烈关注
启示
文/杭约赫
我们常常迷失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拾到一枚贝壳,捉到一个青虫,
都会引来一阵欢喜.好像
这个世界已经属于自己,而自己却
被一团朦胧困守住,
—翻过来,跳过去,在一只手掌心里
今天,我们不会再轻易去叹息——
一朵花的凋谢,月亮的残缺;
一粒星的陨落,一只蛋壳的破裂,
都给我们预示了将要来到的_
一些忧患,都给我们指点了前面的路.
因它们生命的变幻
填平了多少崎岖的坎坷,
领我们到一个新的世界
——自己的世界外的世界
在时代与历史中思索着生命的意义
时感
文/穆旦
我们希望我们能有一个希望
然后再受辱,痛苦,挣扎,死亡,
因为在我们明亮的血里奔流着勇敢
可是在勇敢的中心:茫
我们希望我们能有一个希望,
它说:我并不美丽,但我不再欺骗
因为我们看见那么多死去人的眼睛
在我们的绝望里闪着泪的火焰.
当多年的苦难以沉默的死结束,
我们期望的只是一句诺言,
然而只有虚空,
我们才知道我们仍旧不过是
幸福到来前的人类的祖先,
还要在无名的黑暗里开辟新点,
而在这起点里却积压着
多年的耻辱:
冷刺着死人的骨头,
就要毁灭我们一生,
我们只希望有一个希望当做报复.
将生命经验,体验提升为哲理性的沉思
《树》
文/郑敏
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
象我从树的姿态里
所感受的那样深
无论自那一个思想里醒了
我的眼睛遇见他
屹立在那同一的姿态里
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
在它的注视下溪水漫漫流去
在它的胸怀里小鸟来去
而它永远那样祈祷,沉思
仿佛生长在永恒宁静的土地上
金黄的稻束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塑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袁可嘉"新诗现代化"的提倡
1947-3-30天津〈大公报·星期文艺〉发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