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凡是讲述写作方法论的文章阅读量往往很高,特别是讲述自己如何通过写作实现签约、变现、甚至月入过万的作者,粉丝量就越高;
这一现象说明了,我们大多数人是急于求成、追求捷径的,我们迫切地想知道快速实现写作变现的方法,或者是想复制成功的作者的经验,粘贴出我们成功的道路。

而凡是文学底蕴深、知识量大的文章,阅读量却寥寥无几,文学造诣深、思想独树一格的作者反而没多少粉丝量。
难怪古往今来的大师,都是孤独的!因为无人能懂他,无人关注他。
我们的天性总是趋易避难、急于求成,为了写出阅读量高的文章,为了自己的账号更受欢迎,我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写作营,培训班,关注别人的公众号……一波操作下来,我们似乎长进不大。

我们总是一昧地向外求,而忘记了向内求!
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各种各样的牛人方法、写作技巧上,唯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我们应该花时间去反思,去了解自己,去感受自己的生活,好好地修炼身心,培养好自己的“内核”!
为什么那些大师没有参加过写作训练营、没上过培训班,写出来的作品却能够成为传世经典?
例如陈忠实先生,高考失败,没接受过大学高等教育,生活在通讯落后的农村,却能写出《白鹿原》如此大气磅礴的传世经典。这离不开他对家乡土地的热爱、对风土人情深刻的感知,他认为,脚下生他养他的土地,一切都可以用作创作的素材。
“内核”不好,文章的技巧、文章的形色如何龙飞凤舞、天花乱坠,也是徒劳!你有没有深度思考,文章有没有价值,别人一眼便心里有数。

倒不如学会慢下来,学会思考,练好内功,先积跬步,再致千里!
用长期主义的眼光,阅读量低,粉丝少,没有变现,那些都是暂时的!
未来蜕变的自己在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