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视阅读本章
看整体:结构:意义、如何分类、具体分类;
关键词:实用性、理论性、方法、规则
收获:本章主要讲一种分类方式;大量举例,充分说明讲述内容的逻辑不容易理解;作者看的书太多;作者知识储备丰富,一不小心就讲开了。
2.分类的细节
分类的流程:对象X--感官系统--大脑--提问这是什么(核心特征提炼)--分类标准(特征比对标准)--回答--经过分类的X--判定和判断--分类标准背后的规则--下一步行动--归类、采用不同种类方法执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7782/2627fcb934d48b6e.png)
3个核心要素:对象、我、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分类的标准、分类标准背后的规则(容易忽略和缺失的环节)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7782/2f4f0c97ff0944b2.png)
分类标准使用清单管理,否则很容易失效
读书的分类:分类标准--这是本什么样的书?(哲学、自然科学……)
分类的规则--用什么方法阅读?
3.分析阅读的收获与感受
核心规则一:越早对图书分类越好,早在正式开始阅读之前。
3.1分类重要的原因:
不同类别的书籍,有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吸收。只有了解作者在说什么,才能有效跟作者沟通。
3.2如何在分析阅读前,对图书分类?
--采用检视阅读的方法(只凭书名不能有效的分类)
通过检视阅读,能够初步了解,在分析阅读中,知道哪部分该快,哪部分该慢。且通过检视阅读的前3步,知道一本书的分类。
3.3在书名中寻找分类
忽略书名的原因:认知不到位、没有正确的指引
忽略书名的危害:无法回答主动阅读的问题;不可能提升理解力
判断分类的充分条件:书名(主副标题)+目录+前言+章节标题
判断分类的必要条件:分类的标准及标准背后的规则
作者对书籍的分类:虚构类、论说性作品【实用性(实用手册、教导性、演讲)、理论性(历史、科学、哲学)】
从书名中发现归类的方法:看书名、看前言或索引、看重点摘要、看开头及结尾、看主要内容
4.分类前置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7782/4e09b37cf3b890df.png)
分类:参考易仁永澄博客 强力底版的多领域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