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抗礼,是一则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原义是指客人与主人分别站在庭院的两侧,以平等的地位相互行礼,后用来比喻彼此双方地位或势力相等,能够平起平坐或互相对立。成语出自《庄子·杂篇·渔父》,文章讲述了孔子与一位老渔夫之间的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6513769/05968e57540764fc.png)
中国有近四五千年的历史,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历史爱好者编写了我国的朝代歌,很多人高中学历史的时候或许都背过。即便有了朝代歌,但如果严格来说,朝代歌里面是有断点的,比较明显的是秦汉之间有楚,两汉之间有新,唐朝近三百年的国祚里有周,这几个断点因为存续时间比较短,所以被省略掉了。今天我想借“分庭抗礼”这个成语,简单说说秦汉之间的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历史也验证了这一预言,因为项羽和刘邦都是楚国人。秦国被灭后,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因他功劳最大,他把自己封到了楚国故地,人称西楚霸王,刘邦被封到了汉中,称汉中王,简称汉王。从名称来看,在初封之时,项羽占据绝对优势,而刘邦只是十八个诸侯王之一,起初带头反叛项羽的也不是汉王刘邦。
秦末之际的楚汉之争,打了近四年,四年间,而刘邦的实力是在逐步增长的,而项羽的实力在不断削弱,此消彼长,而拉锯战打了近两年的时间,二者分庭抗礼,因而有了楚河汉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