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晚节不保,早有先兆”:毁人晚年的,是这几种因果

“晚节不保,早有先兆”:毁人晚年的,是这几种因果

作者: 舒山有鹿 | 来源:发表于2023-06-09 12:23 被阅读0次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孔子也说过相类似的话:时也命也,慎始善终。

    把自己的使命完成,就能退居幕后,安享恬淡休闲的晚年了,这就是天道。人活一世,开始其实很简单,善终却特别困难。

    人们需要历练一生,然后有所顿悟,才能得以善终。比如,《水浒传》中的鲁智深,行侠仗义一辈子,最后听潮而寂,一句“今日方知我是我”得以圆满。

    很多人都觉得,那些有地位,有名气的人才能得以善终。这种观念,那是错误的。在因果面前,众生平等,并没有什么差别。

    晚节不保,早有先兆。毁人晚年的,其实是这几种因果。

    一、做事不留余地,会毁晚年。

    俗话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人在江湖,可以把事做好,但一定不能把事做绝。特别是在中晚年的时候,无论跟谁打交道,都要给别人留有余地。

    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你做人谦和有度,别人才会对你谦和有度。关系什么的,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有一些老人,年轻的时候赚到点钱,就特别不可一世,觉得自己了不起,就到处得罪人,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如此,到了晚年,等这些老人有需要的时候,别人还会帮他们吗?绝对不会帮他们。你年轻的时候把事做绝了,那别人也会趁你年老体衰,把事做绝。

    正所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让一让别人,给别人留有余地,才是真正的智慧。

    二、总是管太多,迟早晚节不保。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任务,每代人也有每代人的使命。

    一代人只能管一代人的事儿,而管不了两代人的事儿。因为人之能力和眼界是有限的,能把自己这一生活好,就已经很不错了。

    人到晚年,不少人都犯了一个大忌,那就是管太多。不是今天管子女,就是明天管其他的亲人,总给自己惹来麻烦和是非。

    管太多,就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吃力不讨好”。试想,又有谁希望一直被人管着呢?没有人希望被人管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

    子女有什么想法,让子女自由发挥就好。身边的亲人想做什么,让他们自由去做就行了。至于结果如何,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就好。

    所谓“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儿孙自有儿孙福,适当放手,给自己一点自由,也给别人一点空间。如此,就足够了。

    三、缺钱活得卑微,晚景凄凉。

    俗话说得好,汤无盐不如水,人无钱不如鬼。

    没有加盐的汤,也许连白开水都不如。没有钱的人,也许还不如隔壁的旺财。钱这种东西,就像是树木所需要的水源,不能缺少。

    当代的老人,为什么活得不容易,比较艰难,甚至孤独终老呢?因为这些老人患了“穷病”。兜里面没有存款,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村口有两位老人,一位老人存款几十万,身边人都很尊重他。另一位老人没有存款,连子女也厌恶他,给他脸色看。

    想起王尔德说过的一句话,年轻时我以为金钱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等到老了才知道,发现果真如此。

    我们都知道,钱财就是身外之物。可是,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哪怕喝个水,吃个饭,都需要钱。有钱,前路顺畅,余生安稳。没有钱,前路堵塞,人间不值得。

    四、早年的造孽,需要晚年来偿还。

    有两位顶级的谋臣,一位是张良,另一位是刘伯温。

    前者有着道家的思维,后者一半是道家的思维,一半是儒家的思维,所以这两人的结果,都不太一样。

    张良辅助刘邦问鼎天下之后,立马就选择归隐山林,从不居功,符合老子所说的“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所以,张良得以善终,自然老死。

    刘伯温不一样,帮助朱元璋问鼎天下后,还在朝中任职,甚至为了某些问题,跟同僚对着干,得罪了胡惟庸。后来,朱元璋就借胡惟庸的手,毒死了刘伯温,不得善终。

    选择不同,结果也就不同。早年需要做事,我们肯定要拼命去奋斗。只不过,我们不能造孽,不能得罪人,也不能贪恋功名利禄,避免种下了恶因,最后结出恶果。

    晚年过得如何,既要看三分天意,也要看七分人事。好与坏,善报与恶报,都不是别人造成的,而是自己造成的。一切,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晚节不保,早有先兆”:毁人晚年的,是这几种因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rz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