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一家人刚从苏北平原的老家到这个西南边陲的城市的时候,由于初来乍到,我还没有那个能为给我们一家人买一幢哪怕二十平米的房子,尽管二十年前的房子并不贵。
因此,我和我的妻子以及女儿只好借住在我女儿的外婆家。
在此,我不想回眸我们一家人跟我女儿的外婆挤住在一幢不足百平米的房子里的窘境。
因为,俗话说得好啊:“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广厦千间,夜眠八尺”,我们其实所需不多,能够有一席立足之地也就够可以的了。
我在这里,只想跟读者们谈一谈我们在玉溪聂耳公园生活区居住时遇到的一个老门卫的故事。
这个老门卫姓甚名谁并不重要,因为他不论是姓李,还是姓陈,逮到谁到了那个奔六的年龄且从单位上下岗的,他都会恰逢其时地被安排到这个玉溪市聂耳公园生活区来当门卫。
所谓门卫,说白了,就是帮我们生活区的各个人家看门的,当然是统一地看守着生活区大院的大门,不是要去一家一家地帮着看。
门卫除了看门外,还要负责照看住放在院子车棚里的三轮车、单车和电单车以及汽车。
前边三种车要防止被人家偷盗去,后边的汽车要看住了,不能让有些人家的小孩用刀子或者别的硬器,在车壳上边划成条条杠杠。
那种涂鸦虽然是儿童艺术,但对汽车实在是一种让人很寒心的伤害。
你看到这里就知道了门卫不是好当的,还有那个各人家的报纸、信件(那时没有微信,寄信还很频繁)和包裹等等,更是给这个不好当的门卫的肩膀上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但这个姓李名大德、年纪有五十八岁的男子汉却不知深浅,他来当门卫了。
他短发圆脸矮墩墩的个子,穿着一身蓝色的某工厂的工装。
他是他老婆骑着摩托送他来的,他老婆跟他很有夫妻相,也是那种弥勒佛的圆脸,但要命的是他老婆个子还比他高半头,他老婆有一米六五。
本来我不知道,后来我到门卫取我订的文学刊物《八民文学》时,看到门卫室门口的墙上刻着米尺数,他老婆走的时候,正好印在一米六五上。
他来的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跟他吵架了。跟他吵架的是我们家的邻居,我们家住在三楼,楼号是三O一室,对面是三O二室。
我们家的这个邻居之所以跟他吵架,是因为夜黑天他给他们开大门时,按规定他是要收他们两元钱的。
他并没有说让他们给钱,但他们当中一个年轻人却首先发难说他们就是不给钱,还说他就是没办法。
他懒得跟他们吵,他挥着手说去去,意思是你们就他们地滚蛋吧,他才不会为这区区两元钱跟他们耍嘴皮子。
那个年轻人看见他这样,认为受了他的侮辱,要他道歉,他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
他说他当过兵,无论是说话或者做事,都是有原则性的,决不向邪恶低头。
见他这样,他们本来也想一走了之的,但那个年轻人并没有见好就收的意思,年轻人走上前来挥起拳头就要砸他。
谁知他艺高人胆大,他抓住年轻人的手腕,只扭了一下,就把那人的手臂反扭到身后。
好在他手下留情,拿捏得分寸恰到好处,不然年轻人会胳膊脱臼的。
从此,他们跟他结下了梁子。
我之所以知道事情的全过程,是因为我正好在烟厂上夜班回来。
我在他们回家后,我把两元钱(两张壹元钱)递给他,他对我一瞪眼睛说:“你上一个班能挣几个两元钱呢,拿走,劳动人民的血汗钱我是不能收的。”
我好感动,觉得这人真不错,并不像我们家的邻居事后说的那样,我认为他不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我觉得他这个人还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事情是这样的,我刚到云南省玉溪市时,用的交通工具不像那些有钱人那样进出乘汽车,我是骑单车的。
我上夜班时连单车也不骑,我乘的是十一号公交车。
我之所以要靠两条腿走路,是因为晚上回家时怕惊动了这个叫李大德的老门卫。
你想啊,他又不要我的钱,还要半夜三更地起来为我开院门,多么让人不果意,多么让人感到怪难为情的。
我到最后想了一个主意,就是我每晚回来时尽量不惊动他。
我跑步去上班,从聂耳公园沿着城中的玉江路跑步,往返不需要多长时间的,因为距离也就只有两三公里路。
这样,我每天夜里下班后跑步回到生活区时,我就不按门铃喊他起来了,我自己往铁门上爬。
爬铁门时,要脚踩在门转轴处的铁链接处,有两个,我用一根比较扎实的布绫条甩到铁门上的尖铁栅栏杆上,然后拉住布绫条,身子一悬,就脚跨到门转轴处,然后再往上如先前一样攀爬到铁门顶上。接着,小心翼翼地绕过铁门上边的铁栅栏状的一排溜铁钎尖,就会到铁门的那边了。
爬铁门时,要胆大心细,只有这样,才能安全无虞地从大门的外边爬到大门的里边。
那天夜里我又爬大门时,由于不小心,我把衣服挂钩住铁门上的铁栅栏状的铁钎尖上了。
我心中一急,忘记了不惊动老门卫的初衷。我把衣服使劲地往我怀里拉,我拉,我使劲拉。
虽然是冬天的夜晚,在南国谈不上冰天雪地,也有那砭人肌骨的寒风呼啸而来,但我的额头上还是急得扑噜噜地淌下滚滚的汗珠。
就在这个时候,老门卫从温暖的被窝里起来了,他来到我的面前,他轻声细语地对我说:“小老弟,你别急,我来帮你!”
他说着,又回到门卫室里搬过来一张长条凳。他站到长条凳上,刚好够到我在门顶稍下的地方,我这时正站在铁门门板中间的横过梁上。
他一只手托住我的后背,让我稍稍往前靠了靠,等我的衣服有些跟铁钎尖稍微松了一些时,他才一边用另一只手帮我解开衣服一边像哄孩子似地跟我说:“别急,别急!马上就能下来了,马上就能下来了!”
我在他的帮助下,终于成功地把衣服从铁钎尖上剥离了下来,衣服除了原先被铁钎尖戳了一个小洞洞以外,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损害。这不仅因为他很细心地帮助我解开衣服,而且还因为我穿的衣服是那种质地很棒的棉布衣服。
等到我从铁门上出溜下来脚踏实地地站到小区院内的水泥地上时,他却一改先前的那种婆婆妈妈的劲儿,他大声地训斥我,根本不顾小区里的土著居民们都沉睡在黑甜乡里。
他说:“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做很危险,假如你的肚子被那铁钎尖戳破了怎么办,假如你从那门顶上跌下来怎么办?”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又接着说:“你刚才在那高处,我是怕把你吓得跌下来才没说你,不要以为你是这个公园的女婿我就不说你。从明天开始,你只要轻轻把门一敲,我就会把门打开。一个人走路,就要堂堂正正地从大门走,谁让你去做飞檐走壁、穿门入户的夜行侠的?!”
他说我是夜行侠的话,翌日就在公园生活小区里传得沸沸扬扬,那些楼上楼下、左邻右舍的邻居们,他们遇见我,都不再喊我是杨雅馨的女婿了,他们喊我“夜行侠”。
这让我在心里不住地腹黑他,但他说的话无疑是很正确的,我又在心里不住地自责起来。况且,从那以后,我每逢轮到上夜班时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我不再担心回到公园小区时回不了家,我在心里就完全消除了对他很不心悦诚服的心情。
我在对他渐生好感后,我上班更加有劲了,以至于后来我到烟厂去上早班时,我也习惯了乘十一路公共汽车。
我觉得每天跑步去上班,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每天在人行道旁栽植的黄花槐树下奔跑,就是在氧吧里吸氧啊。这是那些每逢上下班就钻进小轿车里的金领和银领们难以享受到的。
令我感到非常意外的是,老门卫李大德看到我去上早班时跑步,他也很感兴趣。他提出每天凌晨五点钟跟着我去跑步。见他这么热忱,我答应了他的要求。
当时我根本没有想到他跟我去跑步会发生什么意外,只是很礼节性地问他去跑步了,他所担任的门卫工作由谁承担。他让我别担心,他说他老伴丁亚芹会照看的。我在这个时候,才知道他老伴名叫丁亚芹,跟他一样大,五十八岁。
可是就在他跟我跑了有半个月以后,那天我上了六个小时早班回来,却发现他的老伴蓬头散发地坐在小区院子里车棚前边的水泥地上。
她望天拍地地哭诉道:“是哪个杀千刀的啊,把人家的电动三轮车偷去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几千元呢,你让我家赔,不是让我家老伴白看半年的大门吗?”
她接着又有板有眼地哭着说:“做坏事的打抢毙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通统都报。”
我从她的哭诉中听出了那种很浓的乡音,一种温馨的亲切感在我的心里油然而生。事后,我经过跟老门卫确认,才知道了丁亚芹原来也是我们长江北边的苏北平原人哪。
而她是怎么跟老门卫认识、怎样嫁给老门卫的,我就不知道了。因为当时我没问,也不好去打破砂锅问(纹)到底,还不知问到哪儿为止。
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现在我看见老乡的老伴老门卫铁青着脸站在一边。
在他身后的车棚里,有一根锁着电动三轮车的铁链子锁被拦腰截断,断了的铁链子锁垂头丧气地一屁股坐在地上,而那个本来存放电动三轮车的地方却空着。电动三轮车却不翼而飞了。
我记起来了,这辆被人偷走的电动三轮车就是上次跟他吵架的那个人家的,它的主人赫然就是我的邻居——三O二的房主。事到如今,我还能再说什么呢?
我不能跟老门卫说,既然已经发生了这种不大不小的盗车事情,那就掏钱赔人家车子吧,破财消灾。我想那样无疑于像往他的伤口上撒盐末一样,那是痛上加痛、雪上加霜的!
到这个月月底,老门卫带着他的老伴走了。他走的时候我不在,我正在红塔山卷烟厂的烤烟车间里拖烟包。
当我下了班又跑回到我们玉溪市聂耳公园生活小区时,我看见门卫室人去屋空,老门卫和他的老伴已经离开了。
我后来听人说,不是聂耳公园的园长不要他干的,是他主动辞职不干的,他辞职时还把他赔车子的钱放到了园长的办公桌上,他让园长转交给车主。
我也听公园生活小区有人这样跟我说,说他和老伴爬到装着他们的生活用品的卡车上走的时候,三O二邻居并没有来拦着他们且跟他们纠缠不休。
——哦,老门卫,您现在在哪里,而今您又到了何方?!

网友评论
读老师的文,总有那份亲切感。像听你细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