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罗伯特·诺兹克主持了一项关于幸福的研究。他请被调研对象想象自己与一种“体验机器”的东西相连接。系统会提示给大脑的每一个神经元创造出最幸福的生活方式,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好工作,几个出色的孩子,完美的伴侣,生活一帆风顺……在做调查的时候如果就知道幸福生活是由虚假机器创造出来的,而另一面是现实中的痛苦,他们会如何选择呢?大部分人选择了真实的生活。但是如果在做这个思维实验的并不知道真实情况,结果可能就是不同的。
所以也有哲学家得出的结论是生活可能就是这样一台巨大的体验机器,只是我们并不知道。如果跳出一些思维的惯性,究竟真相如何呢?当然人们很难做到假装不知道一件事,假装自己是一个实验用的大脑。但是在生活中又有一些人愿意通过服用药物或者某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即便他们知道这些感觉都是虚幻的。人们出于快乐的追求常常会做出不理性的选择,哪怕之后要承受更多的痛苦而并非提升幸福感,他们依然很难放弃那种欲望及时被满足的诱惑。
许多经济学家和哲学家都认为得到更多你想要的东西才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所以他们才会花很多时间去讨论拥有金钱的意义,如何花更多的时间提高收入,购买东西,而对自身而言,高收入固然让人感觉良好,但这常常也意味着更多的工作。如果要牺牲很多休闲的时间,并不会让人感到幸福。所以对幸福来说什么事情是重要的取决于每个人的价值观。而且研究表明,如果减少工作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做喜欢的事,常常能够很好地提升幸福感。
但是大部分人接受了“你体验到的幸福是评价你所做事情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这也导致了对于快乐和意义感的衡量陷入了很多误区。享乐主义者认为快乐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也有人 在快乐上添加意义感这一要素转变成某种情感化的享乐主义。许多研究表明追求幸福以外的东西并非错误欲望,但是应该对幸福予以更多关注。许多运用因果关系法都表明,那些拥有积极情绪的人,更长寿更健康,抗病毒的能力也更强。他们会有更多的创造力,事业更成功,通常人际关系也非常和谐。积极的情绪还有助于人们提高解决冲突的能力。
培养一个新爱好,并且让这个爱好成为自己和让他人愉快的工具,对于幸福感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人情绪好的时候会有更多的魅力,让周围的人觉得舒服。通常那些经常助人为乐的人总有很多朋友。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可以提高社会融合度,改善日常行为表现,都非常有助于健康。如果这些活动与运动相关,可能对身体帮助更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