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白老师是在2011年左右,嫂子说的,问下白老师,我当时很纳闷,哪里来了个白老师?后面才知道原来百度还有这简称。
2018年底,感受到了工作中想要找到各种资料的难受,突然一想是不是有关于搜索方面的知识可以学习了解了呢?问了白老师,几经周折在IPad的B站APP里搜到了朱丹老师的《超级搜索术13课》,我反复听了好多遍,家里听,上班的车上听,但是也就是听,对搜索有了大概的印象。
了解到了几个搜索指令:site\inurl\filetype\intitle,实话实说,用的比较多的还是site:zhihu.com和filetype,有个比较大的搜索就是通过这个他人分享的免费课程我关注了“学霸星球”,从此经常也会关注这里面的动静。
2020年是个不寻常的年份,从2019年底我开始慢慢感受到了焦虑,焦虑于自己的一天天重复性工作与自己未来的关系,于是在2020年初我给这个春夏季定了调:磨砺之季。
在这个春天的尾月我报了古典老师的《最佳工作模式》课程,再就是本次的《超级搜索术》训练营。给自己说不要求多,每次用心学好一门课就行。
从4月6日开营到4月25日的结营,历经3个礼拜,共计15个课程点,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为第一篇:海量信息搜索;第二篇:优质信息的获取;第三篇:核心信息的处理能力;
决定参加训练营是因为3月份的计划里有一项是要每天学习练习搜索能力,在3月的中旬再回头看时自己每天的搜索练习并没有经常性的完成,所以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本次地训练营,希望通过训练营地学习能在短时间内有一个比较大地提升。
为了克服自己地懒惰心理,在训练营开始的时候破天荒地主动要求担任小组长一职,其实也是为倒逼自己让自己身上承担一点责任,这样可能学习的效果会更好。能积极主动地去争取也是一种进步,我觉得在这方面算是有进步。
训练营的课程对于我而言并不算新颖,因为很多知识点其实在朱丹老师的其它教程里都或多或少的提及,所以对于课程的内容我算是有些熟悉。也可能是因为有些熟悉所以整个人反而缺乏一点特别的吸引力,但是到了课前和课后作业时常常又会无从下手,从而明白自己处于了“知了”状态。这也是因为听的多,但是实操过少导致,换言之,学习类需要多学以致用,以用带学,而不能仅停留在听的阶段。
我的学习状态是这样:每天早上起来开始收听一遍课程音频,这时间可能是在床上、或者是在洗漱,又或者是把车停在路边看着晨光洒满大地的清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第三种空间和状态。因为车厢小,安静,不易被人打扰,打开番茄钟就比较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听完音频再对照文字用xmind整理好课程。其实脑袋里经常闪过这种状态,一个人开着车到城市的边缘,打开车门,架好工作用的本子,全身心得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说到课后作业,大部分对我是一种考验,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时间方面的安排,另外是常常对课后作业的无从下手。常常是早上听完课或者晚上才做完笔记,再开始处理作业就已经很晚了,而且有很多的课程作业自己没有思路,通过学习得到老师肯定的优秀作业再来返回处理,在时间方面控制地不够好,有几次地作业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且由于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对自己形成了较大地压力,甚至会感到焦虑。我觉得可能是自己地思路出了点问题,有些作业自己回去想要个结果,而不仅仅是思路,但是由于对自我要求过高,反而影响了自己地进度和对自我地肯定,这点需要在以后地实践中再调整,先完成,再完美,欲速则不达。
很喜欢周六和周日老师答疑和同学分享。问不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我的困惑,甚至出现提不出问题,但是在做作业的时候是有那么多的不明白,还是思想的懒惰造成。周六的老师答疑里很多的问题在我看来是没有太大回答的价值,但是老师还是会很认真的回答,甚至对问题做了一定的扩展,常常一个简单的问题被回答地非常丰富,应该为老师点赞。
问题背后总是会有背后逻辑,或者说解决问题是有逻辑可循的。比如说找什么、哪里找,几乎大部分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两个简单的问题开始进行简单处理,然后会一点一点的丰富,这样就会出现了很多的搜索渠道、不同功能的命令、网站、导航或者经验分享。其实这是第三堂课的内容:搜索的逻辑。也是通过了本堂课程的学习在处理后面的课程作业时我大都会选择通过对问题进行思维导图问题推导来进行梳理、归纳再一步一步处理,这点感觉非常好。
三周的课程已经结束,今天用了两个番茄钟来简单进行了本次课程的学习总结。完成了课程的学习首先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乐意分享,也感谢自己能要求自己抽出时间来参与学习。在一同学习的过程中见到了很多同学的飞速成长,一天一个样;也有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出非常不同的特质,但是都是一群想要提高搜索能力的朋友在一起,总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搜索是个实用的技能,一定时常常地用,使之内化为一种本能,而不仅是停留在思的层面,搜索路,再奋进,给2020年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