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这是《孙子兵法》的原文。
关于地形,《孙子兵法》十三篇,后面的还有好几篇都讲到地形,比如《地形篇》《九地篇》。
读《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我分两条来理解:
1、张预的注解:凡用兵,贵先知地形。知远近,则能为迂直之计(是直走还是迂回)。知险易,则能审步骑之利(哪用步兵,哪用骑兵)。知广狭,则能度众寡之用(哪里可以展开兵力,哪里可以一夫当关扼住咽喉)。知死生,则能识战散之势(置之死地则兵士必战,置之生地则容易逃散)。
同样一块地形,竟有这么多维度来看它,来用它。
这是在战争领域专注多少载,才能达到的”一切了然于胸“的境界啊。
2、华杉讲了粟裕大将的例子。
华杉解读说:他靠什么打呢?一靠地图,二靠行军。
地图,就是对地形滚瓜烂熟。打仗前战区的地图,几乎都要被他嚼烂了。
行军,就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出现正确的兵力。行军是战斗的一部分,甚至是比交火战斗更重要的部分。开炮的时候,胜负已定了。
现在我所思考的是,在我们面对的诸多“人生战争”中,比如高考、比如谈客户、比如创业、比如开拓市场,什么才是我们要计算的地形呢?
读《孙子兵法》系列文章,今天是第7篇。《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正文的第9~10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