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最早接触王阳明是在初中的政治课本上,那时候对王阳明的认识就四个字——唯心主义。最经典的莫过于那段“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单就这一句话而言,确实会让人眉头一皱。但是当你把它放到王阳明整个心学的大背景下去理解的时候,你会明白他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后来慢慢发现,这是一个被自己误会了三十多年的一个人。
“他一疑,事就成了。”
本书中印象较为深刻的地方,有一处是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时利用反间计那段,王阳明伪造宁王手下重臣投降的书信,并将消息故意透漏给宁王。这时就有人问“这有用吗?”王阳明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他们就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说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通过这番对话中,你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王阳明的心学,他修的是心,养的是心,打仗时攻的也是心。很多事情,你坚定与否,确实决定着你的成功与否。或者可以说,你的坚定让你很有可能成功,但若你不坚定那么十有八九要失败。这个时候与方法、工具都没有关系,这是发心的问题。
“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知行合一须在事上练,通过不断去做,能力才能上身。就好像有些时候,你用言语去劝告别人,根本起不到作用。只有他自己去做了,去经历了,等到失败、吃亏之后,他才会终究有些领悟和明白。
愚钝如我者确实在最近一段时间才就此终有所悟。原来总是觉得,只要下定了足够的决心,并找到了优异的方法,可以把事情做好。但实践中却屡屡受挫,后来终于明白,决心再大那只是前文提到的发心问题,那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并未达到成事所需的充分条件。诚如王阳明另一句话所言“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行合一才是成事之道,而这合一之法,则必须在事上磨练。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不论是国内国外,对王阳明的评价都是特别高。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文人用兵当以三人为最:诸葛亮、王阳明和毛泽东。有人说中国历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加半个曾国藩。还有人说,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是明朝王守仁,一是清朝曾国藩。
不得不说,王阳明真的是一个从“内圣”到“外王”的旷世奇人。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王阳明临死之前对自己的评价,就是这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王阳明的悠然一笑。呜呼,于己无愧,何其可贵!
当然,王阳明不是看这一本书就能学会的,也不是写这几句话就能评判的。所幸的是,开始真正了解他,开始认真走近他。想来,跟相遇有关的事情,不都是这样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