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深处王金庄》读后05
善于学习者2
原创/似此星辰同昨日
我们这里是产粮区,粮食产量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一户人家拿出一半的地种新品种,支持的人有,持怀疑态度的人也有。当然,对于新品种的试验,我们这里是支持的态度,只不过用于试验的土地多少不同。
这样的试验,上学的时候遇到很多次,小麦和玉米的遇到过。毕竟是产粮区,从一开始觉得新鲜,到后来也就习惯了。
沙土地和粘土地的土壤情况不同,土地的肥沃程度也不一样。肯定都会选择一些人家种植,用来做对比。
地一多种植的时间,就会有差异。等到秋天玉米熟了的时候,都会掰几个老玉米,或煮或烤,尝尝鲜。
这么说吧,半大的孩子,嘴可叼了。顺手掰回来的老玉米,如果不好吃,肯定不会再去。如果好吃,肯定会借着玩的借口,准会多掰几个回去。
不光是这个,别的东西也是一样的。大人顶多骂上几句,“这帮小兔崽子”。其实,心里还是蛮高兴的,说明自家的东西好吃。
不管是平年还是丰年,收获总是喜人的。负责记录的人,记下一些数据,同时也带走一部分样品。也告诉那些参与试验的人,把玉米分开存放,不管是什么时候晒干脱粒,记得告诉他们一声,好来人现场看看最后的结果。
毕竟理论与实际的结果,还是有差异的。我印象当中,小麦最高产量,亩产达到一千一百斤,玉米最高产量,亩产达到过一千四百斤。
我不知道这些新品种会试验多少时间,那是人家专业的事情。只是有的事情记得非常清楚,我们这里种的品种,不管是小麦还是玉米,从来没有统一过。
种植的玉米,也从长粒、扁粒玉米,慢慢变成了圆粒玉米。当然,产量也是很不错的。平常年景,玉米的产量也有千斤左右。
农民的想法里面,只要地里种上庄稼,而不是荒着,种什么都可以。如果是种经济作物,农民的顾虑就多了很多。
虽然还没有看后边的文章,但是,能够被从容小主提起的人,肯定和李老师有关,再加上李老师的性格,肯定会折腾一番。只是不知道李老师,能够折腾出什么名堂。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我其实还是非常期待的。
注:
读过这本书的文友,别剧透,给我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间。
2024年03月
——星辰相伴,自由随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64935/58a1adb051f56ed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