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熟悉这样一个词汇——关系,求学要关系,看病要关系,工作要关系,虽然各种各样的关系不会决定我们的生死,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从小就自觉不自觉的在培养着各种关系,首先就是同窗之谊,然后是工作之情,当然还有天生的裙带关系,基本上每个人都处在这些社会关系中。这些关系对个人的作用是巨大的,甚至能够推动个人的社会进步,简单的说就是“社会关系就是生产力”。深谙世事的国人为这种社会关系选了一个温情脉脉的名称——人脉,人脉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不管你喜不喜欢,有时候总要依赖各种关系才能把事办成,求人未必可耻,孤独未必光荣,“关系”,是个正常的现象。在多数人看来,人脉,特别是有价值人脉建立的关键是双方有一种较为亲密的关系,如同窗、同事、战友等等,但在社会学家看来却非如此。
著名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Mark Granovetter,曾在70年代研究了在波士顿近郊居住的专业人士、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是怎么找到工作的,并把研究结果作为他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发表。Granovetter找到282人,从中随机选取100人做面对面的访问。发现其中通过正式渠道申请,比如看广告投简历,拿到工作的不到一半。100人中有54人是通过个人关系找到的工作,当宅男们还纠结于简历怎么写才好时,一半以上的工作机会已经让那些有关系的人先拿走了。这个例子有意思的地方不是靠关系,而是靠的什么关系。
Granovetter发现,55.6%的人用到的关系人仅仅偶然能见到,意为每周见不到两次,但每年至少能见一次。另有27.8%的帮忙者则一年也见不到一次。他把这种联系少的关系称作“弱联系”。只有16.7%的经常能见到他们的这个“关系”,也就是每周至少见两次面。这种联系多的称作“强联系”。也就是说大多数你真正用到的关系,是那些并不经常见面的人,你和他们是“弱联系”。这些人未必是什么大人物,他们可能是已经不怎么联系的老同学或同事,甚至可能是你根本就不怎么认识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不在你当前的社交圈里。
上面的结论或许有些颠覆我们日常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们的观点一般总是“熟人好办事”,关系越紧密的人越会给自己帮助,怎么可能是关系越远的人对自己帮助越大呢?其实这个问题也是能解释的通的,和你关系熟的,经常在你社交圈里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和你的见识、阅历、工作范围、社交圈子都差不多,就是古人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这种情况下获取的信息也都差不多,你知道的他也知道,他不知道的你也不知道,基本上就是同一水平,互补的可能性很小。
记得有一则笑话是这样说的,一群艺术家聚在一起,大家谈的都不是艺术而是钱;而一群有钱人聚在一起,大家谈的不是钱而是艺术。同一个社交圈里的人聚在一起,所释放出来的信息基本都相同,表面上似乎大家都有共同的话题,实际上却是认识、见解的高度同质。对于由血缘维系起来的亲友关系圈,这种情况就更加恶化了,由于没有共同的物理存在条件,平常的见面也局限于婚丧嫁娶之类的仪式性活动,导致了共同话题的大大减少,除了时事新闻外也就只能推杯换盏了。这好像就是一个悖论,关系最近的圈子有用的信息反而最少。
2010年时,三个美国人又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通过调查和数据对比发现:越是富裕的小区,其交往的“多样性”越明显,越是富人越容易跟不同阶层和不同地区的人联络,而且阶层多样性要比地区多样性更重要。翻译成人话就是,有钱人并不是只和有钱有势的人打交道,没钱的、没地位、没权力的人也打交道,而且不是简单的打招呼,而是有来有往的交往。“弱联系”并不弱。看到这个结论,相信很多人的大脑都有被驴踢了的感觉,难道物不类聚,人不群分了。
其实,“弱联系”的本质并不是人脉,它的真正意义是把不同社交圈子连接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进行信息传递。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机会的多少,与他的社交网络结构很有关系。如果你只跟亲朋好友交往,或者认识的人都是与自己背景类似的人,那么你大概就不如那些三教九流什么人都认识的人机会多。亲朋好友当然愿意给我们提供信息,但是现实生活中谁也不能通吃所有行业,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都只熟悉自己所在的行业,提供的信息也局限在这个行业,想要获得更多的信息、机会只能依靠不同社会阶层的人。茶馆和茅厕总是不分人的。
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的城市人口超过了51%,美国越过了城市化的边界点;保守估计,2015年中国的城市人口超过了52%,中国也越过了城市化的边界点。城市化意味着进城的人有了更丰富的生活,更好的基础设施,更光明的前景,每一个人有了更多的社会机会,每一个人的生活也面对更为激烈的挑战。对现实生活的焦虑,追求更好生活的欲望,两者互相交缠于城市新兴的中产阶层身上,非常难受却又无法摆脱,但是这个阶层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有强烈的上进心,在这个上进心的激励下,他们力图抓住一切机会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一般意义而言,中产阶层是这个社会的强者,成为强者的原因就是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而且愿意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他们一切行为都是往目标进发,他们的行为是如此的霸道,以致连别人的目标也能成为自己的资源。弱者之所以弱,不是因为力量小,而是因为没有目标。自己没有目标,不知道该干啥,只能根据强者的目标被动反应。一切不得不根据别人的目标草草应对的行为,都会成为戕害自己的毒药。
那么在这个强者的世界弱者就没有活下去的机会了吗?找到目标,就有机会!哲学和生活都告诉我们:强弱是可以转化的。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当皇帝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计,获取实现目标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职场上的弱者,未必是能力不强,甚至不是因为懒惰,恰恰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目标的盲目忙碌,不仅自己没有长进还可能成为别人的累赘。
确定了目标剩下要做的就是实现它,实现的过程就是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机会是转瞬即逝的,不会停在哪里等谁来,广泛的人脉准备还是很有必要的。还是那句老话: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立体多维的,同一层面的机会总是有限的,甚至是竞争性的。毕业季到来,一间宿舍的同窗都面临同一难题,工作机会狼多肉少,大家还是同质竞争,谁也不比谁差多少,工作的机会此时是最宝贵的财富,只能深深的藏在心里绝无分享的可能性,舍友也就舍弃了。职场中相同资历的职位竞争,同行之间的市场竞争都是联系越“强”,提防越深,反而利益关联不深,或完全是局外人的“弱联系”会有更大作用。
“强联系”是自己人脉的骨干,“弱联系”是自己人脉的延伸,强和弱也不是永恒不变的,互相转化也是很常见的事。当我们考虑找人合作,找人了解什么信息的时候,特别是对工作来说,同乡会和校友录不是扩展人脉的最好地方,“弱联系”才是最佳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