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随园诗话》,
适合这样一个冷冷的夜晚,在一盏温暖的灯下去读
![](https://img.haomeiwen.com/i25688190/09619d99600eb916.jpg)
农历才到九月,重阳节刚刚过去,天气已经冷的不像话。
早起出去跑步,没到操场我就跑回来, 运动衫被风一吹感觉透心凉,好像没穿衣服,吹的肚子凉凉,手脚凉凉。
这天气,真是比张雨绮的新剧还跌宕起伏,落差太大啦。
早晚的时间,已经不适合外出锻炼,适合靠在暖炉边,泡上一杯茶,在一盏暖暖的灯光下,读书。
飞云倚岫心常在,
明月沉潭影不流。
明月有情应识我,
年年相见在他乡。
清朝诗人受文字狱打击太惨,写诗不得直抒胸臆,隐隐藏藏的只求自保。
但是,还有一些书很值得读。
![](https://img.haomeiwen.com/i25688190/d6f8f551b0ddfc8c.jpg)
比如袁枚的《随园诗话》。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后世对袁枚评价很高,当然人家能广收女弟子,说明在当时,袁枚还是人品过关,女弟子的家长很放心家里的女孩子能去随园学习。
清代受程朱理学影响,最常用一句话“存天理灭人欲”,已经很歪曲孔孟的儒家忠孝思想,变得愚忠愚孝,以听话为主。
![](https://img.haomeiwen.com/i25688190/af0cc0ddc3929cab.jpg)
1、《随园诗话》里的诗
袁枚说:诗在骨不在格。
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大才不办。
这是袁枚引用杨诚斋的一段话。
为了说明诗重骨,袁枚又说:有性情,便有格调,格律不在性情外。
清人写文章,特别爱旁征博引掉书袋。不过,读过那么多书,不拿出来用一用,实在可惜,现在人写稿子,不也是喜欢引用名人名言么。
钱钟书有一本书《宋诗选注》,就是这样旁征博引,从宋诗说到宋人,说到民俗博志,山川风物,尽在笔墨间流转。
![](https://img.haomeiwen.com/i25688190/62f86a841e71fdcd.jpg)
2、笔记亦是好文章
清代盛行笔记,就像现在流行的随笔,小品文。
张岱的《陶庵梦忆》《夜航船》等好多小品文都值得读,当然还有喜欢书法的人非常崇拜的王福庵,伊秉绶。
袁枚说:诗家不过写景、言情两题。写景时容易过目而已,时过境迁就忘了。情果真时,“往来于心而不释”。孔子所云:兴观群怨都是一个道理。惟言情者居其第一。
其写景,则不过“可以观”一句而已。
举个例子:
愿将双泪啼为雨,明日留君不出城。
垂老相逢渐难别,大家期限各无多。
若比九原泉隔路,只多含泪一封书。
凉目不知人散尽,殷勤还下画帘来。
可见,写景有物可参照,而言情,以景移情,更难,也更容易让读者记住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