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98期“光”专题活动。
小时候,我们那个村庄还没有通上电,一到晚上,各家各户都会点起煤油灯。但是为了少用一些煤油,在不是很必要的时候是不会点灯的。
比如吃饭时,写作业时,妈妈纺织棉花时会点灯,如果只是闲聊,是不会点上煤油灯的,感觉那都是浪费,如果父母发现会被骂的。
我们在写作业时,由于灯光亮度不够,只能靠得很近才可以看得清,有时写的累了,会不由自主的向前靠,偶尔会听到“嘶”的一声,一小摄头发就卷起来了,立马会闻到一股头发烧焦的味道蔓延在屋内。
当升到初中,就开始有夜自习课,晚上看书用煤油灯的时间长了,鼻孔处会黑黑的,抬起头来看到哪个人嘴上黑黑的,像长了胡子一样的,会引起大家的哈哈大笑,那时的笑声里是好玩和欢乐,不是笑话谁家里穷,毕竟大家的情况都是差不了多少的。
过了些年,我们那里也通上电了,当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怎样让这个灯亮的。就问妈妈,“这个灯怎样会亮呢?”,妈妈说:“那里有一根绳子,拉一下灯就亮了,再拉一下,灯就灭了,但是不能经常拉,要是绳子断了就不能用了”。妈妈在教会我使用让灯亮和灯灭的同时,不忘提醒我不要多拉绳子,每次都是妈妈去把灯拉亮,不用的时候是妈妈把灯拉灭。
有一次妈妈与姐姐们在包饺子,我在旁边看着,看到她们都在忙碌着。我无聊靠着墙看她们包饺子,目的想早点包完饺子,可以煮着吃,肚子早就饿了。
扭头一看,旁边就是那根一直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总是引起我好奇心的绳子,它离我那么近,此刻想去拉它的小手又被好奇心控制,环视四周一看,没有人关注我,我的胆子就来了。
就慢慢的把手伸上去,抓住那根绳子,用力的往下拉,灯灭了,不知是紧张还是忘了,一直没有松手,所有人都没有听到“咔”的声音。妈妈和姐姐同时喊到“啊!停电了”我赶紧松开,灯又亮了。
这时妈妈才看见是我在拉那根控制灯亮灯灭的绳子,妈妈立马起身要来打我,我扭身就跑。妈妈追出门一看外面跑远的我,也就回去继续包饺子,嘴里还说着“要是绳子断了,非打你一顿不可”。
后来就有了蜡烛,这个长的白白的,很好看的东西。很贵很贵的,有了电以后,煤油灯就用的少了,家家户户都起用蜡烛,一般都是停电时,时间又不长,才会点起蜡烛。
这个蜡烛可以是一个好玩的玩意,总会引起小孩子的乐趣。比如点的时间长了,灯芯点长长的,头上有一个红点点,就燃到蜡烛油,这个光就不亮了。需要把灯芯剪掉一点,然后灯才会更亮。
如果不小心把蜡烛油滴在手上,会很烫,但是又很好玩。每次,我们都会把滴下的蜡烛再捏起来,那种热热的,软软的感觉,就像现在的橡皮泥一样好玩,常让小孩子们爱不释手。
有时是和姐妹几个一起玩,必须要互相转来转去的玩,如果一个人玩的时间长,另一个人就不能玩了,它变硬了,就不好玩。
玩过后在里面插上一根火柴,再点亮,继续使用。
有时会把它滴在瓶子盖子里。看它化成水一样,清澈透亮,用嘴一吹,还会动来动去,如风吹起湖里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的,不一会儿它就凝固了。
再后来蜡烛和煤油灯几乎不用了,家里到处都是电灯,点的整个家里通亮,而同时出现的还有电视机,收音机,手机等,一切都是科技和现代化,非常先进好用,而家人围在一起的快乐却没有了。
再后来回到家里,兄妹们在一起不是互相逗着玩,唠家常,而是各自拿着手机,再也找不回有妈妈在时,家的感觉。
怀念小时候的煤油灯和蜡烛那个微光的时代,看着那些跳动的火焰,如生命一样;家人围在一起,情感也在这时候联系的更亲密,互相靠得更近。
光会给人温暖和光明,也会给人指引方向。让人最想念的还是家里那温暖的灯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