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图二引发的感慨:我是个爱思考的人,由图二的经历就想到手工皂顾客的体验感受。不少某宝卖家会标着:因为这款皂使用的软油比较多,皂体会偏软。结果给消费者造成了一种感觉就是软油多的皂就是软。其实软油多的皂相对于硬油比例高的皂,确实会软一些,但是不至于你用手捏都能感受得到,也不至于用水稍为泡一下就软榻了。软油多的皂也照样也可做得很扎实,而且软油还分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呢?比如老祖母皂,单元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高达70%以上,但是老祖母皂可以打得很扎实的。而且跟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比,单元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的配方,我实在不好意思拿出来说事,因为它好打太多了。某位手工皂授课老师说:80%软油+20%乳木果油的皂打出来很硬。不懂得人会觉得好厉害呀,如果是我就会问,这80%软油是单元不饱和脂肪酸还是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如果是多元,虽然不赞成添加那么高比例的乳木果,但还是会点赞,如果是单元就只能呵呵啦。
话说回来,软油比例高的皂确实消耗速度比相对快一些,但并不代表就会软,某宝也有很多卖家出售的皂还包上厨房纸跟干燥剂,我只能说这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与其如此费尽心思的去包装,不如提高技术层面的东西,这样子的办法才属于一劳永逸。
就比如这两颗药片,如果仅从数量跟体积和价格来看,大的药片优惠太多了,两颗的价格都比不上一小颗的价格,但是有些东西并不是多就是好,需要效率,所以还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小小的药片悟出的一点道理,做为手工皂师的你,希望能多从顾客的体验感受出发,去设计配方,去提升自己技术层面的问题,而不是以果为因,为自己找借口:某某大咖做皂10年都这么说了,错不了。。。。。
作为消费者,在考虑性价比的同时,更多的应考虑效能,是否适合自己。不适合自己的东西,直接拒绝。
相信孩子上小学的宝妈们都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现在的培训机构满天飞,特价课也非常多。但是我从来考虑的是这课值得去上吗?老师的教学水平怎么样,孩子学了有效果吗?我曾经也跟一位英语培训老师说过:我孩子现在学习时间这么紧,我需要的是专业的培训跟教学,学习到一段时间后能看到相应的成效,价格贵一点无所谓。因为送孩子过来上课如果没有成效,哪怕是再优惠我也不要,因为这不仅浪费孩子的时间,再优惠的价格,没有成效,那么也是浪费钱。当然也有可能造成其他方面的影响。
当然这仅是我个人的消费观,只是同样的道理可以用在生活的很多地方,也需要我们更深入的去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