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地的博物馆和文物市场,我见过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古瓷,温润精美的有之,贵重大气的亦有之,华丽的瓷质已深入内心,但北京艺术博物馆中的一个笔筒彻底颠覆了自己对瓷器的认知。
当我第一眼望见“仿石釉御制诗文双联笔筒”时,并没有感到它有什么奇特之处,好像就是个用彩色石头打磨出的案头之物,可看完介绍,才知道其是北京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的神奇处在于,外观为天然石的质地,实则是彩绘石纹瓷器,工匠用彩笔勾勒出红、褐、白等纹理,再行烧造,丝毫没有斧凿痕迹,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堪称奇迹。
这件器物为清廷御窑所制,是乾隆帝的心爱之物,且四个外立面上还有他分别用楷、行、隶、篆四种书体撰写的诗文,字迹笔力遒劲,如行云流水般飘逸洒脱,令人赏心悦目。而其诗也绮丽无比,为描景状物的佳作,一句“古香斋伴几枝桐,百尺扶疏翠色笼”,即将人们带入清凉夏日的意境之中。一件笔筒荟萃了诗、书、匠三绝,难怪它被视为北京艺术博物馆的重器,人们平时难见其真容,只是在这次“苍山秀水——山水主题文物展”中方与观众见面。
我倍感荣幸能目睹此等宝物,更被乾隆帝的文人情怀所折服,而展览中更不乏其他士人的名作,比如王翚的《江山无尽图卷》。王翚有“清初画圣”之称,其作品都被国内外画界视为珍品,而这幅画卷更是他的巅峰之作。所展示的图卷长7米,由右向左徐徐展开众多山水景色,有幽谷小径,有峰峦叠嶂,有山间古刹,有辽阔大江,有繁忙码头,景致栩栩如生,让人好像置身其间一般,并且笔触细腻,就连舟船因载货量的多寡而吃水不同都刻画出来了,叫人叹为观止。
展览中还有一件图画令我驻足良久,其便是《五砚楼图》。袁廷梼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拥有古籍善本7万余卷,价值连城。其祖上曾先后出过三位宰相,袁家累世豪门,至他这一代更是崇儒尚文,富甲一方。袁廷梼斥巨资购得祖上先人所用的五方砚台,遂将书房更名为“五砚楼”,且请大画家黄易绘制图卷,还邀当时的文人雅士题跋钤章,图上的名人印章高达41枚,刘罗锅也欣然为其题字。一幅《五砚楼图》不仅承载着袁廷梼家族的荣耀,更是记录着清朝文人的一次大集会,其所含的信息便不只局限于画作本身了。
我边欣赏展览中的精美展品,边默默思索它们之间的关联,虽说58件套文物分属于书画、瓷器、玉器等不同的范畴,但它们所蕴含的匠人精神与文人风貌是相通的。无论是巧夺天工的笔筒,还是刻画入微的长卷,或是众星捧月的楼图,都满含闲庭信步的雅趣,不由得让为几两碎银奔波的人们艳羡不已,它们是帝王、画家、收藏家的宠物,是顶流社会精英的精神家园。
但我也心生悲凉,因为这些“尤物”背后还潜藏着无数底层人的艰涩。一件笔筒不知要耗费画匠、窑工多少心血?堆满货物的长船不知载着多少艄公谋生的忧愁?一枚古砚的集藏价钱不知是多少打工妹一年的开销?笔筒上没有留下画工的名号,无尽江山图里也没有撑篙人的面容,《五砚楼图》中更不会有保洁员的身影,江山属于帝王,闲趣归于墨客,珍玩委身贵富,文物拿什么馈赠平民?
可我转念一想又释然了,黎民不是有幸看到奇珍异宝了吗?在观赏间涨了知识,在慨叹中平复了心绪:江山终究没有专属于哪个君王,珍玩最后还是走进了博物馆,古物也不会为一楼所囿。苍山依旧在,秀水更长流,山水轮流转,人人得所愿。
2024.8.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