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手头的事儿,瞄了一眼最近刚被自己收入囊中的书,让我又想起了曾经的一位同学。
我们是从五年级开始成为同班同学的,后来一直到初中毕业都在一个班级。
他是一名偏邋遢的学生,上衣的扣子经常扣错位置,裤子也十次有八次会拧着一条裤腿,每次都斜挎着他那个绿色书包迈着匆忙的步伐进入教室。他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对他印象深,一是他的穿着特点令人过目不忘,二是他的各科成绩都特别的棒。他的数学每次考试基本都能接近满分,让我这个数学偏差的学生感觉望尘莫及。每次老师讲到一些他认为很有意思的地方他都会禁不住的笑起来,他的笑声很难用语言形容。
他笑的时候从来不张开嘴,而且是紧闭着嘴从咽喉鼻腔发出一种节奏很怪异的笑声。他一笑就会引起其他同学因为他的笑声而发笑不止。至今想起来仿佛还能清晰的感受到那独特的笑声犹在耳畔萦绕。
对他有更多的了解还要从他的姐姐说起。
他姐姐比他大一岁,比我们高一届。在他姐姐升初二的时候感觉初一学的不够扎实,就这样由家长出面跟学校交涉,把他姐姐调到了我们新初一年级,跟他弟还有我成了同班同学。更有幸得是我和这位“学姐”成了同桌,而且一坐就是三年。
他的姐姐和我都有点偏科现象,我俩都偏文科。数学是我们最头疼的,成绩差的时候勉强及格。他的姐姐虽然是复读生,每次的数学成绩总要差他弟一截。
虽然我和他这个姐姐学的没有他好,但我俩也是很积极向上的学生。我俩有时也讨论他为啥看起来吊儿郎当却能考出那么好的成绩。
他们的妈妈在当时来说是个文化人,他家藏书挺多的。我没去过他家,都是听他姐姐说的。他姐姐说每晚他们一起完成作业后就各回各屋休息了。后来她发现了一个秘密,半夜起来上厕所的时候弟弟屋里的灯都是亮着的。被姐姐发现了这个秘密之后,他终于承认自己每晚要么刷题要么读书的事实。这时他姐姐也终于找到了拉开学习差距的原因。
其实在他姐姐和大家眼里,他学习过程中的弟弟确实算是个怪人。不管家人怎么提醒,他总是要把自己弄的衣冠不整的来学校,好像只有这样他才能把学习状态发挥的淋漓尽致。
我虽然和他同学好几年,但几乎没有说过几句话。那时上学期间男女生几乎不交流,看上去很像陌生人。
后来他考到了大庆那边的一所大学,成绩当时来说很优异,他妈妈也很为此感到自豪。他的姐姐没有参加高考,辍学留在了家里。我后来去学了医,我们几乎没有了联系。
我学医第一个寒假里的一天,感觉是刚过完年没几天。妈妈从外边进来手里拿了一本书,说是某某同学送来的。我当时特别惊讶,大清早的这么冷他给我送书来连个招呼也不打就走了真是不可思议。
妈妈说,她正在扫院子,就看到这个同学来了。妈妈根本就不认识他,他放下自行车自我介绍说是我的同学,并说让把书交到我手里就好,让他进屋暖和一下他都不肯,匆匆忙忙的骑自行车就走了。
我接过书一看是司汤达的名著《红与黑》,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外国作品。翻了一下里边还有一张纸,密密麻麻写了一页的字。主要是跟我说这本书他觉得写的非常好,也特别愿意分享给我看看,还大概说了一下他上学的情况,最后还说让我最好再读个大专(那会儿卫校算中专),趁着年纪小多学习几年,书不用着急还。
我当时有些感动,原来上学时总觉得他是个有点儿怪的人,没想到情感还这么细腻。我也记不清我用了多久读完的这本书,但于连这个名字和很多故事情节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虽然我跟他姐姐关系很亲密,但这件事我一直没有跟她提起过。总觉得他没有提到他姐姐应该是不愿让姐姐知道这件事儿,我便替他保守了这个秘密。
我后来跟他几乎没有再见过面,前两年从他姐姐嘴里大概知道了一些他的情况。结婚生子过着平凡人享有的生活状态。
我喜欢读书,但外国作品相对读的很少。今天看到眼前摆的村上的书又让我回想起了曾经的一段记忆。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情商超低的人,不管我曾经怎样处理的这件事情,但在我的心里会永远记得这位同学对我的那份最真挚的友情,还有他那难以形容的笑声。
那份温暖还一直留在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