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封信 | 再议林黛玉
在所有小说中,让我感到最凄惨、最难过的情节是三个人的死——黛玉之死、晴雯之死和《简·爱》中简·爱幼时的朋友海伦之死。晴雯在某种程度上则有又是黛玉的缩影。
我在读第一遍的时候,实际上关注的就是宝黛钗之间的爱情故事。
一开始我对薛宝钗的印象更好,读多几遍,能体会她的凄美、敏感而善良,还能够理解因为她身世所造成的诸多不是。黛玉是作诗,宝钗是做人。黛玉有灵性,宝钗有美德。
真正让我喜欢上黛玉的原因,是她代表了一种作诗的性格。
作诗的性格,它只要意境、浪漫、唯美和理想,同时不失率真。它对世俗的美德会不屑一顾。
周汝昌也不喜林黛玉,因此这点见解难得。
世界上不能缺少黛玉这样以生命作诗的人,否则一个社会是庸俗的社会,一个家是庸俗的国家。历史上作诗性格的人有,屈原、李白、李商隐、贝多芬、托尔斯泰、梵高、海明威、雪莱、拜伦、济慈等。
当我们的精英们都变得只会做人之后,社会就没有了灵性。一位中国最有名的大学的校长问我,他们学校在培养人方面还有什么可以改进之处时,我讲,我们的毕业生太无趣了。
真正的左派,他们是以生命作诗的人:罗曼·罗兰、乔治·奥威尔、白求恩、罗伯特·卡帕。
今天很多键盘侠们,脑子里想的不过是有房有车的生活,所抱怨的,不过是自己还没有那两样东西,这些人多有有点玷污了左派二字。
俞敏洪校长感叹,北大和清华培养了太多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机器所无法取代的,一个是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一个是梦想和浪漫的情怀。
古人类学家一直想搞清楚为什么我们的祖先现代智人在和(尼安德特人)各种人种的竞争中最终胜出,目前比较确定的答案是,我们的祖先是唯一具有梦想能力的物种。
第176封信 | 可怜人薛宝钗
宝钗容貌魅力,身材丰润,为了将来选妃而培养,因此她剥削多才,对文学、艺术、历史、诸子百家、佛学经典等都有涉猎。此外,她娴淑优雅,通达大体,还常给吓人以小惠。
宝玉对宝钗: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元稹《离思》
曾静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世界上有两种男人,一种是见一个爱一个(如歌德),另一种是认定一个不可替代的对象(如但丁)。
世界上最可怜的人是倾心付出爱,却得不到爱的回报,比他们更可怜的是过着同床异梦的日子,这就是宝钗的悲剧。
世界上有三种悲剧
第一种是由于自身的错误所导致,在恋爱上一错再错。
第二种背景是有环境造成的,他们没有做错什么,却无力挣脱周围环境对他们的约束。
第三种悲剧是,他们没有人做错什么事情,甚至他们每一步在当时看来走得都是最正确的,但是最终却导致一个悲剧的结局,这恐怕要算是命运使然(如俄狄浦斯王)。
宝钗最终为了所爱的男人牺牲了自己的尘世幸福,付出了半世孤凄的代价。但她却并无怨言,她最终帮助自己所爱的宝玉解脱精神上的痛苦(出家了),这似乎是命运为她安排的一生的使命。
脂砚斋道:(宝钗)历着炎凉,知著甘苦,岁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
很多时候,努力未必能有回报,但是不努力你会后悔,最后问心无愧是我们唯一稳得的报酬。凡事要尽人事,但是也要听天命,当我们想抱怨不公的时候,不妨想想痴情的宝钗。
第186封信 | 《小山词》和《纳兰词》
聊聊历史上两个真是的贾宝玉式的人物:纳兰性德和晏几道。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约翰·亚当斯:我必须学习政治和战争,这样我的孩子才有可能学习数学和哲学,以及地理、自然历史等等,然后我的孙子才有机会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编织女红和瓷艺。
前几代人要考虑生存和安全问题;接下来要考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科学和工程;当这些事情都做好了以后,人类就会追求艺术等更高精神层面的东西。
很多人希望通过一代人实现鲤鱼跳龙门,能够实现当然不错,但是,更现实的做法可能是像亚当斯所说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后,孩子能像晏几道或者纳兰性德那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第194封信 | 为什么要读《红楼梦》:否则你找不到好伴侣
一件事如果是好事,大家做了自然会很快体会到对自己实实在在的好处,如果做了对自己没有好处,再讲道理也没有用。
巧读书,长见识,修身养性,对提高经济水平和找一个好伴侣有很大的帮助。
追到女生的男人:和社会相比,人性的变化其实是非常小的,这就是所谓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国在过去的一百年栗,政权更迭不断,但是文化习俗改变甚微,几乎所有的人性优点和弱点都继承下来了。中国人的全部人性都在《红楼梦》里面。
追到女生的男人:你别看薛宝钗在贾府里混得如鱼得水,人见人爱,而林黛玉是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其实薛宝钗过得比林黛玉累多了,她要顾忌各种关系,连赵姨娘这种不明事理的人都说她好,可见她功夫花得深。但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歧视才最需要人的关爱和照顾。
好的女生都有点情趣,并非只看硬件,只是贪图外表、学历、钱财和家庭出身的,他们有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对未来的追求。
读书读经典有什么用?
首先,那些经过长时间考验的经典著作里面的思想其实反映出了人性最本质的东西。中国人的人性,中国机构(公司、大学和政府部门)内的关系,甚至中国今天的生产关系和公司商业的特点,和《红楼梦》里所描写的没有什么差别。
其次,《红楼梦》里描述了一种精致美好的生活,上流社会的闲情雅趣。了解当地文化,从经典入手。
最后,《红楼梦》是一本关于女孩子的书。男生若要读懂女生的心思,不妨读读它。
第195封信 | 中国依然是一个大贾府
世界文明有两条主线: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
农业文明的特点:
- 容易简历中央集权的王国,能够调动全国的力量搞大工程,这一点从古埃及修金字塔,到中国修大型宫殿和长城,再到路易十四所高的各种大型建设,一直到20世纪的前苏联高的各种为了世界第一而世界第一的项目,均如此。
- 由于具有独一无二日、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这类文明喜欢顶层设计。
- 由于强调自给自足,小圈子的观念非常重。在和人交往时,能不求人就不求人。在商业上,如果自己缺乏一样东西,就非常缺乏安全感,总想自己能够制造。因此,当一个组织扩大后,它就会考虑自己做种类越来越多的东西,让自己进一步有安全感。
- 由于生产的东西是为了自己消费,品牌的意识不足。在《红楼梦》中,他们用的东西再好,也是没有品牌的。
- 再有一点就是非常强调人口的数量,因为在农业文明中,文明的绝对水平和人口的数量是息息相关的。在《红楼梦》中,哪个分支如果人丁不旺,就没有影响力了。
- 由于土地是农业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对土地有着偏执狂式的痴迷是农耕文明的特点。所以《红楼梦》中描写史家是“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 中国的农耕文明由于是自给自足,一个家族哪怕再打,一般也不再外面惹事,以求自保。在《红楼梦》中,除了“呆霸王”薛蟠,四大家族的人在外面惹是生非的还真不多。
在中国这样的国家,能够制作东西被认为是一技之长,谋生手段。
贾府里面层级森严,里面的人是不能讲究平等的。
在工业革命之后,物质产品的制造越来越呈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人类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商业社会,这时中国文明的很多特点就显得与商业社会格格不入了。
第196封信 | 读经典的重要性
我读书常常是不求甚解,大部分书快速地翻一遍,关键把作者想表达的想法搞清楚,然后想想有什么收获,个别细节内容会格外关注些。少部分图书会非常仔细地阅读,除了看内容,也要欣赏它的文字。至于那些参考书,只看里面的知识点和一些事实。但是《红楼梦》与众不同,它需要一层层剖析,因此可能需要读很多遍,当然它也值得读很多遍。
第一遍可以只看热闹,这样能够产生兴趣。
第二遍重点看里面的人物关系。
第三遍可以关注贾府的兴衰了。
第四遍可以体会一下贾府生活的细节,看一看上流社会的生活到底是如何雅致的。
第五遍,了解清初的历史。
第一阶段:我第一遍看的是视频、第二遍看的是名家解读,第三遍草草看了一遍书(过后就忘了)。
第二阶段:第四遍是吴军介绍之后再看一遍视频和名家解读,第五遍就是总结逻辑思维的脂评本了。
之后应该不会这样看书了,大概会翻一番,跟人聊一聊《红楼梦》。
总的来讲,我比较喜欢大历史,将历史事件放在一个很大的时间和空间中来考虑,这样能把握一些大势,至于细节我不会很深究。
第197封信 | 晴雯的悲剧
这个美丽、聪明的女孩子,最后被撵了出去,惨死在肮脏的亲戚家。
王夫人唤来晴雯,正值晴雯身上不自在,睡午觉才起来,惺眼朦胧地被叫到了王夫人跟前,王夫人一件她钗軃鬓松,衫垂带褪,像海棠春睡,西子捧心般叫男人怜爱心动,不由得上火。便冷笑道:“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宝玉今日可好些?”
到此其实晴雯还不知道王夫人是没事找茬,如果晴雯反过来回答,知道宝玉的情况,王夫人也会从反面找她的茬。晴雯其实还犯了一个小错误,就是无意间提到她是贾母的人。在《红楼梦》中,贾母和王夫人看似是婆媳,王夫人表面上像是一个活菩萨,但是她们二人并不和。
王夫人对贾母看重的人,包括黛玉和晴雯等,都比较打压。如果说贾府中贾母是董事长,王熙凤是CEO,那么平时不动声色的王夫人是有实权的董事,贾母其实别王家两代人架空了。
在第七十回,王夫人对晴雯已经动了杀机,第七十五会贾府出现了写怪现象,让人感到不详。第七十六回晴雯病了,第七十七回作者用来很多篇幅讲尽管贾宝玉舍不得,晴雯还是被赶出了贾府,后来悲惨地死去。
晴雯的问题?
首先,在贾府中晴雯的位置非常尴尬。她是贾母派给宝玉的人。但是在宝玉身边,袭人负责宝玉的贴身事,麝月等做具体的工作,另外有一大堆的小丫头可使唤来做粗活,晴雯其实没有什么特定的事情做。当然她心灵手巧,帮助宝玉补了一件孔雀裘,这种细活别人做不了,但是除此之外,大家看不到晴雯平时做什么事情。
——我们居其职就该尽其事,要勤勤恳恳。领那一份薪水,就要做些有益的事情。否则,即使你哪个头头脑脑招进来的人,将来单位一旦要裁员,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人。
其次,晴雯一直搞不清楚掌握自己命运的领导是王夫人。晴雯自以为老太太和宝玉喜欢她,她就能够在贾府里呼风唤雨,对上不敬,对下刻薄,这就大错特错了。
——晴雯不懂得稍微藏拙,一味地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聪明伶俐和刻薄的一面,王夫人看在眼里,再加上小人们的渲染,就欲处之而后快了。
再次,人要有忧患意识,没有不要惹事。在这方面晴雯太天真,她仗着宝玉喜欢她,自己又是老太太看重的丫头,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在晴雯撕扇那一回,宝玉因为不快活就说了一句,她反而扯上一大堆话,把袭人也给得罪了。到了晚间,她和宝玉言归于好了,她在院子撕扇子取乐。这种行为既可以被看成是可爱,也可以被认为有点作。相比之下,袭人比晴雯有分寸得多,她很清楚自己的身份。
——今天在职场上,一些人因为做出了一些成绩,可能会被领导夸奖,倚重,但是大家心里要明白,即使别人在倚重你,你也不能没有忧患意识。别人越是抬举我们,我们越是要小心。一方面大家对我们的期望值提高了,另一方面有人妒忌。如果自持得宠,动不动发脾气,就更不好了。
第四,一个人要对不如自己的人,特别是下属友善,晴雯这方面做得很槽糕。在《红楼梦》里,骂下人最多的是王熙凤,第二可能就是晴雯了。
——马化腾和刘炽平有一次当面请教柳传志如何避免事业上的“坑”,柳老只讲了两个要注意的地方,一个是不要和政府作对,另一个是要善待下面的人。
最后,虽然说太单纯不是错,但是是要吃亏的。晴雯说话呛人,但是绝没有恶意,她只是一个没心机,天真烂漫,喜欢胡说话的女孩而已。
——但是,人要为自己的不懂事承担后果。我在前面很多封信中一直讲,年轻人要在大学里尽快成熟起来,成为一个社会人。晴雯的悲剧,我们都不希望再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
第324封信 | 大智大勇的谢道韫
我总觉得,谢道韫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原型,曹雪芹将她具有才气的一面给了林黛玉,而将大家闺秀的一面给了薛宝钗。薛宝钗的丈夫贾宝玉,也是和王凝之一样,呆头呆脑的。
刘柳逢人便夸奖谢道韫:“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
谢道韫所具有的超凡的才智和勇气,要归功于谢安教育得好。
谢安教育子弟很有一套,他从来不发火,以礼节来教导孩子们,但是他的态度却非常坚决,对于善恶是非绝不含糊。
谢安的子侄中,最有名的是谢玄,他作为当时东晋的统帅之一直接指挥了淝水之战,并且后来成了当时天下最厉害的北府兵的统帅。
但是这样一个威武的将军,年轻的时候却是一个像贾宝玉式的公子哥,天天带着香袋,打扮得女里女气的。当时士大夫流行这种风尚,西晋时的美男子潘安便是如此。谢安很不喜欢谢玄的这种做法,但是并不强迫他改正。
有一天谢安找到一个机会,和谢玄做游戏,以谢玄的香袋做赌注。当然谢玄玩不过他那个能干的叔叔,便将香袋输了,谢安拿过来二话不说,直接将香袋扔到火里烧了。
谢玄这才知道叔叔不喜欢这种行为,而且为了不伤他的自尊,费了这么半天劲才骗得将香袋毁掉,于是他非常感动。从此,谢玄一改身上的颓废之气,后来成为一代名将。谢家后来做到宰相的人很懂,这和谢安会教育子弟有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