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我的一位好朋友喜得双胞胎,我打电话恭喜她,她却在电话里诉起苦来。
她身体不好,很艰难的才怀孕,后来临近生产时出现问题,整个生产过程十分惊险,好在最后母子平安。
她和自己的妈妈关系不好,曾经因为妈妈偏心而起了争执,她的妈妈扬言和她断绝母女关系,自此竟真的不再来往。
生产前她给妈妈打电话,她妈妈没有问她一句,只在不停地说自己在什么时候给了她什么东西。她说:妈妈,我要生孩子了。妈妈仿佛没听见,更加急切的诉说自己给过女儿什么,控诉女儿不孝。
她挂了电话,进了手术室。
一直到她出院,她的父母都没有来看她,也没有打过一个电话。
没有人照顾她月子,她花钱请自己的姨娘来,可她的姨娘并不认真照顾,每天只炒一两个菜,还经常跑出去找不到人,却在亲戚朋友面前说自己很辛苦地在照顾她。
她对说我:那是我亲妈、亲姨娘啊,为什么她们会这么对我?
我问她为什么不让婆婆来照顾或者请月嫂。
她说和婆婆的关系不好,而且总觉得姨娘会比月嫂更会心疼她照顾她。
最后,她又一次讽刺似地苦笑:那可是我亲妈、亲姨娘啊!
她母亲多年来的偏心和她们之间的冷战已经让她明白,天底下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的。但在自己最关键的时候,还是本能地相信和自己关系近的人,可是现实让她又一次寒心了。
小雪家里是姐弟组合,上大学时她选择了离家千里的古城西安,刚毕业又去了离家更远的苏州,每年回家的次数不过一两次。她的弟弟却与她相反,因为不爱读书所以没有上大学,工作换了又换,没有稳定收入,却早早地结婚生子,在父母庇护下生活。
18年,小雪的奶奶得了老年痴呆,弟弟的孩子也老是生病,家里压力变大。小雪开始申请调回离家不远的分公司,同时她也欣喜地发现弟弟主动随亲戚去了隔壁市打工。她感慨说,弟弟终于长大了。
时至年底,家里又出了事情,小雪的爸爸在工地出了意外,差点丧命。亲戚们忙成一团,为救治小雪的爸爸竭尽全力,小雪的妈妈又要照顾婆婆又要照顾丈夫,每天在医院和家里来回奔波。亲戚打电话叫回了小雪的弟弟,弟弟赶回来当天,亲戚们在医院里怎么也等不来他,怕他出意外,连忙给他打电话,结果弟弟回家睡觉了。
爸爸的脸色一下子就暗了,那天晚上他没有再说一句话。
弟弟回来了十天,只去过医院一次,待了不到十分钟。这十天,他天天在房间里打游戏,让他照顾一下奶奶,他竟不耐烦地冲奶奶大吼大叫。
十天过去,他拍拍屁股又去上班了。
小雪这才明白,弟弟出去打工不过是为了逃避家庭的责任罢了。
小雪成功拿到调令,她要回去帮父母担起这个家。但她明白,如果父母和弟弟还像以前一样,总有一天,她还会再离开的。
社会上对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似乎只规定了父慈子孝这一种模式,但其实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爱恨交织,错综复杂,无法用短短几句话说清楚。
很多被忽视的孩子在长大后更加孝顺父母,期望着可以得到父母的疼爱,但往往只会一次次的寒心,直至转化为恨意。我曾亲见一位六十岁的老人在回想起父母偏心时老泪纵横,不停地咒骂自己已经八十多岁的父母。
也有很多子女在父母溺爱下长大,在有了自己的家庭后,还让父母担负着自己的义务,却在父母有需要时无动于衷甚至逃避,让父母寒心。
成年子女对待父母的态度远远不能用简单的“孝顺”和“不孝顺”来下定义,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的遭遇、父母的态度和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到以后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孝与不孝,不过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罢了。
希望那些在父母那里受过伤的子女不要把这种痛苦再延续到自己的子女身上了。
(两个都身边真实的事,纯属个例,不具有社会广泛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