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成才也需这些要
自古英出少年,成才需趁早,诗书趁年华。
马克思26岁就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哲学经济学手稿》,林肯20出头就做了州议员,比尔.盖茨也是在刚20岁成立了他赚下金山银山的微软公司,股神巴菲特同样在20郎当岁成立了他在股票市场呼风唤雨的联合有限公司,韩寒17岁出《三重门》,一次性赚了50万......
毫无疑问他们是天才,但也毋庸置疑他们是好学、乐群、坚韧等智商和情商的完全拥有者,他们不是生而成才,是先天加后天双作用下而成才的。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成的。”成才的公式里汗水和情商的成分占比很大,智商仅仅占比百分之一,尽管爱迪生随后又说“这百分之一比那百分之九十九重要得多。”但无论如何,占比轻重大小,这个成才公式里绝对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也就说天生下来是真龙天子,他如果一点都不学习、一点做人做事的基本素养都不具备,他这个皇帝也就难以上位的。所以,古来皇帝无一不在登基前做足皇帝功课。即便藏传佛教中的班禅和喇嘛宣称是此生为彼生转世,是前生直接过度而来,但转生后也要学习,而且一切从头学,扎扎实实学。美国当年退回中国庚子赔款用于中国教育,从全国遴选了一批智商高的十几岁孩子作为赴美留学生,他们成长的第一步是先在国内读预备班,把基础打牢,然后出国,因为基础扎实,这批人中成大器者多多;改革开放后的科技大学招收的少年科大班,这些孩子勤学者后来都有所成就,不好学加情商有问题的那些孩子后来一事无成。这一切说明成才第一要素是学,是勤学,是好学,是终生学,学不可以已。
英年成才还有一个必备素养是乐群,乐群性是衡量一个人个性内倾还是外倾的重要标志,和一个人的性格息息相关。乐群性高的人一般外向、热情、开朗,通常表现为待人和蔼可亲,与人相处融洽,合作与适应能力特别强,喜欢和别人共同合作,愿意参加或组织各种活动,不斤斤计较,容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乐群性低的人一般缄默、孤独、冷漠,通常表现为执拗,落落寡合,吹毛求疵,宁愿独自做事,不轻易放弃偏见。无论搞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乐群的性格都应养成,否则,必将难以见容于社会。汉丞相陈平在西汉之所以成为丞相,而且是一代名相,就因为他少时就乐群,善于与亲人相处,善于在矛盾中和解关系。他与哥哥相依为命,因为不事生产,闭门读书,为大嫂所不容,大嫂无事找事羞辱他,还与他哥哥大吵大骂,少年气盛的陈平在此情况下不是与嫂子过不去,而是委屈自己,忍让以求和解,忍让还不行,他就看嫂子喜欢什么便随嫂子做,有时把嫂子的心理揣透,嫂子还没张嘴,他已把事情做好了,最后把嫂子硬感动的不行。他这个德行一直保持到做了宰相依然不变,刘邦都称赞他:“丞相啊,在你的心里没有容不下的人啊!”这就是陈平,名盖汉初三杰之上,善始善终。从陈平身上我们看到,他早年成才全在于他乐群这个优秀素养,当初如果连嫂子也团结不好,此后团结群臣怎么能行?
早年成才还有一个要素那就是坚韧不拔,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百折不挠,这是一种定力、耐力和毅力。儒家的集大成者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亦即有志之士不能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这就是说坚韧在人生成功路上是不能不具备的一个修养,一个内在素质,早成才的人和想早成才的人都不会缺少这个要件。央视节目《朗读者》有位叫袁泉的出镜朗读者,她在朗读前讲述了她少年成才的故事,她是湖北荆州人,十一岁考上中国戏剧学校少年班到北京去上学,当时母亲听说后都受不了:一个生活尚不能自理的孩子到遥远的京城读书,还要面对严酷的练功,多不容易啊。在母亲泪眼婆娑中她毅然踏上火车,走上了求学与成长的路,吃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受尽了同龄人承受不了的苦难,她成功了,她成名了,22岁就收获了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此后一路斩获殊荣,迄今大红大紫。幼小时的坚韧成就了她在金色年华里尽享金色花环。毅力,坚韧的毅力,早年成才者背后的筋骨?
人前显贵,人后受罪。这在成功者身上是累试不爽的,趁早成才者需这样,大器晚成者亦需要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