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看到一个说法:
“批评只能给逻辑、给疑问、给论证,不可以讽刺,不可以定罪,更不可以用作构陷的工具。”
这个观点非常精妙,指出了我此前的一个思维误区。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批评会引起反弹;偶尔能被人接受,也多是因为我们有地位优势,属于是被批评人给面子才能让我们看似批评到位了。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批评是否只包含善意。
但凡批评中包含了指责、嘲讽,就会引起逆反,反弹力度有多大,取决于指责和嘲讽的力度有多大。
批评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激烈的沟通手段,如果还包含了更进一步、感情色彩更加强烈的指责和嘲讽,不被接受就必然是常态的了。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的法宝。两者之中包含着同样的精神实质,就是真诚的、单纯的、善意的希望自己和朋友进步。
只有明白了“善意”的精神实质,才能用好“批评”的工具,管好自己的嘴,把握其中的“度”。
如若不然,倒还不如只作事实的客观陈述和直白的表达,至少可以减少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