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憬年,临泉方言,意思为“非常渴望、憧憬过大年”。
放寒假了,我趁着空闲回了趟老家。
午饭后,和母亲闲话家常,随口问母亲过年东西都准备好没。母亲感叹地说:“有啥好准备的!现在集上超市一天到晚都开着门,里头啥都有。再说了,你们又不憬年了!还能跟小时候一样吗?”末了又重复一句:“现在连小孩都不憬年了!”母亲的话,一下子勾起了我遥远又清晰的回忆......
小时候,哪个孩子不憬年呢?别说小孩了,大人又何尝不是呢?那时候,人们生活条件都不好,家家户户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荤腥,小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因为只有过年,才能过过嘴瘾、解解馋虫。
那时候的年很长,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零零星星地置办年货啦!还记得,一进入腊月,母亲就不大让我们出去串门儿玩了,因为不知道哪家正在准备什么年货!万一赶上了,人家不给小孩拿点吃的,感觉不合适;给小孩拿点吧,说实在话,家家准备得都不多,实在为难。
那时候过年,要准备的东西很多:炸馓子、撒网分鱼、写春联、买鞭炮、蒸馒头、炸丸子、炸麻叶、炸酥肉、炒花生、包饺子……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炸馓子和撒网分鱼了。
那时候过年,家家户户好像都是从炸馓子开始的。条件好的,进入腊月就开始炸了;条件差点的,就要等到十几二十几了,有的甚至要等到祭灶之后才会炸馓子呢!因为条件有限,每家炸的馓子都不多,如果提前太早炸好,还没到年三十就吃完了,过年咋办呢?如果放起来不让孩子吃,身为父母,看着孩子可怜巴巴地瞅着又实在于心不忍。
除了炸馓子,撒网分鱼是每年过年全村总动员的大事了!村子里有几条沟塘,每年春天都会凑钱放养一批鱼苗;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指望着能分到几条大鱼,这可是过年的“硬货”啊!鱼塘起鱼,一般要在腊月二十以后。这一天,村子里有几个会撒网的大人早早地拖着鱼网来到沟塘边,村长一声令下,开始撒网了;一些空闲的大人和孩子也忙前忙后地跟着拾鱼。虽然每个人手都冻得通红,可每个人眼里都在“发光”。大家一边忙着拾鱼,一边讨论着哪一网撒的多,哪一网又落空了。不知道谁突然喊了一声“瞧,这条鱼真大!”大家准一窝蜂地围过去看。
那时候过年,是浓浓的炮竹味。一进入腊月,走在村子里,耳边时不时会响起一两声爆竹声,年就是这样拉开了帷幕。“新年到,新年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头要个破毡帽。”这是小时候父亲教我们唱的一首童谣。无论生活怎么拮据,过年时家家户户少不了买炮,因为祭灶时要放炮,年三十每顿饭前要放炮,初一早上开门要放“闪门炮”,新年第一顿饭前更要放一大盘炮,放的炮越长越响,预示着来年日子越红火。放炮时,怎么能少了拾炮呢?那时的孩子没钱买摔炮,要想玩炮,必须得到处跑着拾炮。那时候的大年初一,大多数孩子父母是“按不住”的,总想偷偷地爬起来往外跑。不得已,父亲也跟着早起,放了“闪门炮”,领着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去拾炮。村子里还是黑糊糊一片,有时候会一脚踩进粪堆上,或遇到雨天路滑、新衣就弄得一片泥;所以,不跟着我们,父亲是无论如何也不放心的。
那时候过年,是三天两头地赶集,今天买袋盐,明天买瓶醋。
那时候过年,是磨刀霍霍杀年猪,这家买猪蹄,那家买猪肚。
那时候过年,是迎面而过打招呼:年办好了吧?年办齐了没?
那时候过年,是烈火烹油做年菜,举箸添杯盏,把酒滋味足。
那时候过年,东西很少,花样却很多!
那时候过年,年货很少,却年味十足!
那时候过年,物质贫乏,但精神富有!
那时候,过年真热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