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开卷有益”需触发时机、成长实践和师长“点拨”

“开卷有益”需触发时机、成长实践和师长“点拨”

作者: 育邻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1-10 12:21 被阅读0次

    小孩今年十岁,特别喜欢看课外读物,可为啥他的语文成绩不见好呢?

    “开卷有益”需触发时机、成长实践和师长“点拨”。触发的时机就是学习从量变到质变之时,成长实践和师长“点拨”归于触发条件。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如同吃饭之于身体发育,吃下去的饭食并不会立刻增高,饭食需要经过孩子体内的消化系统消化、吸收之后才能成为身体成长的营养。孩子学习的知识需要经过不断积累,以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之后经过成长实践以及师长“点拨”变为真正有用之材。

    成长练习

    1、孩子成长阶段的输入大于输出

    任何系统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两件事情,一是输入资源、而是输出资源。孩子学习期间多数行为属于输入信息,并且从人类器官组成我们可以看到,个人所接受的信息量一定大于其输出的信息量。人体器官中的眼、耳、口、鼻都属于输入器官,而输入器官仅有口和鼻,并且口、鼻还是输入也输出双功能器官。

    孩子的学习,包括阅读属于输入行为,为接受信息的活动。如果把孩子的成长活动比作建筑房屋,那么孩子的学习活动就如同前期的准备工作,设计、选址、收集建筑材料等等。知识就属于建筑材料,建筑时需要钢材、水泥、砂石,而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即对应于这些建筑材料。建筑准备工作期间一定是接受外界材料的量大于产出成果的,孩子的成长亦是如此,学习期间他们会接受各种知识、模仿各种行为,积蓄成长能量。

    阅读

    2、孩子学习的知识需要经过加工才能输出

    生活中有一种语言传递的游戏,第一个人将一段话讲给下一个人,然后依次传递。等信息传递到大概第五个人的时候,请他复述内容,我们会发现这时的信息已与第一个人传递的信息有“天壤之别”了。这就是因为,每个人的接受信息滞后会经过加工之后再输出、传递给下一个人,在接受——加工——输出过程中信息会发生变化。信息会发生衰减或者被加入传递者个人理解之后的内容,也即是说信息并不会原模原样的被输出,输出的内容会在接受信息的基础上加入新内容或者被精简。据说在日本企业中,为保障任务传递的准确性,领导分配任务的时候会要求下属复述任务的内容,并且最多的复述要达到5此之多。

    实践

    3、输入在先,经加工后才能得到产出

    学习为成长活动预备“粮草”,不为解当前实用之急。学习的基本逻辑是今天使用昨天掌握的知识,今天的学习活动实为明天补充知识能量。孩子的成长就是学习、历练的过程,孩子的时间和青春几乎就是为学习而存在的。自然界除了人类,其他生命多数为适应环境而活。人类是地球上唯一拥有抽象智慧能力,能通过制造工具、与同伴协作、通过想象改善自我生存环境,进而改造世界的生命体。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的核心在于储备知识,以备后用。学习不同于饮食、行走,吃下饭食就能立刻感受到饥饱变化,行走的步数能够立刻呈现出距离。学习活动在于增长见识,是抽象的技能增长活动。学习活动如同引水入池、积沙向海滩,是点滴、颗粒积累的过程,在短期内无明显变化可见。学习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过程,如同1的N次方始终等于1,而1.001的N次方却趋近于无穷大,而每天的学习活动的作用就是1.001中的那个0.001。学习之用在于不断的储备,通过日积月累达到“学以致用”的成效。

    “学以致用”需要有实战的场所,学习的早期阶段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少,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书本内容掌握即可获得考试的高分,只有到中学、高中甚至大学学习知识面扩大之后,孩子阅读所增长的见识才能派上用场。以我自身上学的经历为例,由于农村每家每户书籍少,小时候几乎没有课外书。小学时,学习课本内容在班级内的考试成绩还算靠前,到了中学之后,阅读量少的弊端开始显现了,对课文的理解、作文时引用的语句都非常之少。逐渐的就显露出阅读匮乏的弊端了,这个时候想要弥补已经来不及了,而且急着追赶学习,也顾不上弥补缺乏阅读这个事情了。所以,孩子在小时候多阅读课外书籍是非常好的事情,千万不要觉得阅读无用就不再坚持。

    练习

    4、考试成绩不全等于学习所得

    考试成绩属于孩子对本次试卷题目的完成程度,每次考试都会用“临场发挥”因素的作用,考试成绩反应的仅仅是孩子对本试卷的完成得分。而且,语文考试中很多字意的理解也并不是唯一的,孩子很可能因为在理解字意上与老师的理解有偏差而丢分。

    课外读物与语文成绩之间不能划等号,课外读物具有辅助语文学习的作用,但语文教学大纲对于字、词、句的理解一定不会与课外读物完全相同。而且,课外读物本身也没有解释字、词、句的本意,孩子阅读课外读物,了解的是信息,信息需要经过加工【理解】才能成为知识、才能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阅读能够对语文考试实现“锦上添花”,但是添花的程度还需要看孩子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父母和老师的引导。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孩子阅读课外书籍等于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至于如何运用这些课外知识信息,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点拨”。《三国演义》中有金句:“听公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意为得高人点拨才能悟出深刻的道理。生活中也常有“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之说,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人那里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经历的人对同样的话语有不同的理解、不同年龄对相同的话有不同的理解,孩子阅读到的内容今日阅读未必今日就能理解,亦或者现在阅读知识需要日后加入新知识之后才能派上用场。比如单个“超”字不能表达任何确切的意义,当它遇到“市”、“越”、“过”......之后便能表达特定的意义,超市、超越、超过都能表达较为明确的意思。

    育邻中心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即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

    育邻有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开卷有益”需触发时机、成长实践和师长“点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mp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