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樊登老师的《走进孩子的心》,里面谈到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发展。其中有篇介绍兰妮博士的《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让我颇有些感触。前段时间还和同事讨论自己是内向还是外向的人,我自认为自己是内向的。我感觉我家大霖也是内向的,所以我希望我家大霖外向一些。在生活中,我总是有意无意的培养大霖外向一些,但是大霖总是达不到我想象的样子。在看完兰妮博士的《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时,我又重新审视了自己和大宝的性格,以及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内向和外向也不是非此彼,很多人也是同时拥有内向和外向两种,只是有的显性,有的隐性。外向的人所获得的信息交流和能量恢复,都来自社交和他人的互动,内向的人来自安静和独处。我确定了,我,属于内向,而大霖属于内外结合。
为什么内向的人不喜欢内向,特别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内向?也许我们现在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需要我们走出去,去交流、去争取。而不善表达、不善交流的人则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会失去一定的机会。所以现在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口才、学播音主持等,硬想把内向的孩子改造成外向,有些改变确不尽人意。以前,我也有同样的想法和做法。
我们为什么非得纠结于内向外向呢?为什么非要去改造孩子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为什么不去尊重孩子的独特气质呢?
家长们总希望孩子长成别人家孩子那样,总来和自家孩子比较别人孩子的优点。久而久之,孩子对于家长们无休止的比较,已经变的麻木了。家长是贪心的,有多少家长会说“我已经很满意我的孩子了,他已经很好了。”多少孩子成了家长们满足自己自尊心、攀比欲的一个“工具”?我嘴上说尊重我家大霖,但是心理却在无意的和其他孩子相比较,有时处于焦虑时,嘴上有时顺口说了出来,说完后又后悔,相信很多家长和我是一样的状态。所以樊登老师说,家长的学习和进步非常重要。
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他们的独特气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做研究的人,可能需要的内向性格多一点。做业务的可能需要的外向性格多一点。有的喜欢在午后的运动场上四溢的奔跑,有的喜欢拿起一本书独享午后那温暖的时光。
当然,我们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中,身边的人都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要是大人认为好的,需要学的,都会给孩子报上班,让孩子去学习。家长们自以为“我是为孩子好”,但是确忽略了每个孩子的不同。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时不时的扶着,而不是紧紧的拉着。尊重孩子的学习规律,尊重孩子的行为。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叛逆”,所谓的“不听话”。尹建莉老师说:孩子从来没有什么“叛逆”,只有成长,人们口头上常说的“叛逆期”,都是对孩子妖魔化的评价,所有的“叛逆”行为背后,一定隐藏着家长对孩子的不理解,以及遇到问题时简单、粗暴的管理。
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气质,平等的和孩子对话,以孩子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或许家庭里不会有那么多的父母为了孩子身心疲惫,我们家的孩子也会成为别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