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记了一则苏轼高考作文杜撰例子“尧宥之三”的故事,主考官老梅后来迂回了一波,得知真相后人生观崩了一阵子。
以杜撰之例充当论据,实在常见。写作文的时候,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有,此时用来安抚自己良心的理由,和苏东坡当时的理由可能差不多:“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
“意料中事”——我估计一定是这样的吧!
苏轼要是科研人员,这篇论文就是编造数据了,非要被吊起来捶不可。
2.
归纳法,可能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最大法宝了。“不知其所以然”,一点不影响这办法的有效性。
“众多事实”,精髓在于“众多”,大力出奇迹。
看似很蛮的方法,但是很有效。不仅中药学这种祖传手艺,连人工智能这种目前的高科技,都要大力出奇迹地喂数据。P个街景喂给无人驾驶的AI,行人位置挪一挪,只要人看不出毛病来,应该也可算是有效数据。
3.
据说福尔摩斯被英国封了官儿,大家都觉得,哎呀妈呀,写得太好了!
写小说、编剧本,搞得好的,大家看了,也有接近真实事件的感悟。
假的当真的,色即是空。
4.
“真”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唯物地说,认知来自五感;禅和基督,讲究自心灵生。
柏拉图的洞穴寓言,算是替人表达了相当谦逊的立场,谁又能说自己不是在看着墙上的影子呢?
5.
苏轼最终把这事儿混过去了,欧阳修还觉得这小子,彳亍!
哈哈,看个乐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