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晚清名臣曾国藩说过一句话: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永远都涉及到利益的事,千万不要做。利益的漩涡,暗流涌动,稍有不慎,就会让人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有人都聚集、争斗的地方,千万不要去。人多争斗多,人多是非多,人多风险多,人多问题多,人多骗子多。人多之地,不是什么好地方。
第一点,不要陷入到利益的漩涡当中,这还能理解。第二点,不要去人多的地方,这就不太好理解了,为什么不能去呢?
在人情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观念——凑热闹。哪里人多,就去哪里。人流量偏向哪里,自己就跟着去哪里。这,看似是好事,实际上坏事。
要记得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02
人多,是非、矛盾会特别多。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有争斗的地方就有是非,有是非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有人。人,就是所有争斗的始作俑者。
如果部门只有5个人,了不起5个人6个群,关系也不会复杂到哪里去。如果部门有50个人,那当中的关系网络链条,就如蛛网般复杂了。
你牵扯到他,他牵扯到她,她牵扯到上司、领导,一环接一环,是非和矛盾会特别多。如果你犯了小错,就会得罪某个人,那别人就会针对你。
人少的地方,你做了什么错事,别人都会容忍你,因为是非矛盾不多,那你所做的错事,别人也能接受,不会计较。
反之,在人多的地方,你做了什么错事,就会有一大堆伪君子、真小人来指责你,放大你的错误。事后,无论你做什么,都会被不同的人针对,处境糟糕。
虽然说,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但你不招惹是非,不见得是非就会放过你。
03
人多,病菌、污染物会特别多。
网络上有一个段子:身体不太好的人,去挤一挤一线城市的公交地铁,靠近那些总是咳嗽的人,那他过段时间,也会感冒咳嗽。
这虽然是一个段子,但它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每个人的健康程度都不一样,如果当中有人患了传染病,那不就出大问题了吗?
另外,就是“污染物”的问题。究竟是大城市的空气、水资源比较好,还是自然农村的空气、水资源比较好?
答案显而易见,绝对是自然农村的空气、水资源比较好。因为农村人少,汽车少,工厂少,排放的废气少,所以农村的自然环境会比较好。
人多的大城市不一样,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有汽车尾气,就连逛个超市,也都人满为患。如此,空气就浑浊了,环境质量也比较差了。
远离人多的地方,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还有利于养生、保命。病菌、污染物太多,对于普通人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04
人多,内卷、淘汰会特别多。
只要是人,就需要赚钱、吃饭。岗位的数量就那么多,如果人少,内卷就会变小。如果人多,内卷的竞争就会加剧。
就拿每一年的考公考编来说,以往还是几十人争一个岗位,如今上升到了上千人争一个岗位。岗位数量不变,求职者增多,竞争就会恶化。
1000个人争1个岗位,注定只有1个人入职,而其余999个人名落孙山。难道说,是其余999个人不努力吗?这跟是否努力无关,只跟资源数量有关。
可以这么理解,只有一块肉,别人吃掉了,那你就算24小时不休息,也吃不到这块肉。比努力更重要的,还有人脉、背景、靠山。
有一个现实,你我都很难接受:背景、靠山,在内卷严重的时候,显得特别重要。大家都是考80分,你有靠山,他没靠山,那你自然就上去了。
人太多了,内卷竞争会特别大,被淘汰的人也不减反增。不可能人人都坐办公室,终究需要有一大堆人,去干苦力活。
05
未来几年,只有一个忠告,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现代人,有一个思维误区,扎堆。
去旅游,扎堆;去投资,扎堆;吃个饭,扎堆;读个书,扎堆;就连上厕所,也要扎堆。这种思维模式,是有问题的。
扎堆旅游,你所欣赏到的,不是美景,而是人头涌涌。扎堆投资,这是愚蠢的行为,在资本市场中,凡是一群人扎堆的项目,多数赚不到钱。
至于什么扎堆读书、外出、吃饭,这更是“从众心理”的体现。扎堆到了最后,就会面临这三个问题——扎堆被割韭菜,扎堆进了医院,扎堆吃了大亏。
人多的地方,风险也会随之提高,假如天灾人祸降临,你该怎么办呢?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