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高估意识的本质,是深入探寻精神事件发生过程的不可或缺的第一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1900)
弗洛伊德是正确的,意识确实被高估了。
好,让我们打开“黑箱”,来探索无意识与意识的奥秘。
阈下图片刺激会激发我们的动机和奖励,这一切都不需要意识,甚至连结知觉和动作的复杂操作,也可以悄悄的进行。这些都证明了我们在频繁地依赖于无意识的“自动探索”,即量子的“自动坍缩”,我们对这些千头万绪的无意识加工过程一无所知,所以一直高估了意识在决策时发挥的作用,但事实上意识的控制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这些实验的结果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我们的大脑掌管着一系列机智的无意识装置,这些装置不断地监控着周围的世界,并且赋予其价值,以此来引导我们的注意,并且塑造我们的想法。多亏了这些阈下的标签,它仔细地将不断轰炸我们的无序刺激,根据当前目标的相关性进行分类,使这些刺激转变为我们进行合理决策的标识。
只有相关性最高的事件才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得到进入意识的机会,在意识水平之下,无意识的大脑不停的评估着潜在的机会,这证明了注意主要是通过阈下的方式来运行的。
几乎所有的脑区都既可以参与有意识的思维过程,也可以参与无意识的思维过程,或者说,几乎所有脑区都可以参与有意思的思维过程,而我们所有的生命细胞都可以参与无意识的思维过程。这就是眼、耳、鼻、舌、身前五识的“无意识”感知过程。
在过去的十年里,这样的阈下知觉实验被重复了成百上千次,不仅仅是对书面文字,还有针对面孔、图片和绘画的实验。这些实验都得出了同一个结论:即我们所感受到的有意思的视觉景象,是一个经过了高度加工的图像,远远不同于我们眼中所接收到的未加工的信息。
我们看到的世界和视网膜所看到的世界从来都不是相同的。
即使是多种感觉的信息,都可以无意识地连接在一起,而我们意识到的只是个结果,我们所听见的声音,既来自于视觉信息,也来自于听觉信息,两者是等同的。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存在一个更高级的,关注事物的特定含义的区域,并且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下被激活。量子坍缩,条件反射。
即一个看不见的词语,完全可以在大脑语义网络中引发大规模的激活,几个最近的实验证明,我们的注意。也可以在无意识中进行。
注意“信息茧房”,
自己的“信息茧房”──我们就在自己的意识库里面去搜索和下载。与我们相续的意思相关的内容。
我们不单在自己的意识库当中搜索与下载,我们还在宇宙的意识库当中搜索与下载,所以你所要的就是宇宙给的。
你所要的,就是宇宙给的,宇宙会挑选信息向你推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