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关注成长
逢至放假,孩子们就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刷视频或者打游戏,即使手中没有手机,也会谈论游戏,这似乎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潮流。我很反对孩子玩手机,一是因为伤眼睛,二是害怕孩子接触游戏过多而迷失自己。
上午孩子写完作业,就吵着无聊,我不让看电视,想让她出去和朋友玩一会,顺便缓解一下眼疲劳。可是她不愿意出去,就躺在沙发上睡觉。我也看出她很无聊,就没有说太多。于是我就去买饭,准备让她和我一起做饭。回来竟然发现她在床上蒙着头,一看那姿势,我就掀开被子,映入眼帘的是手机上游戏的画面。我生气极了,吵了她一顿,结果她就是不说话。
孩子这样时不时的偷玩,我就把手机都设置了密码,可谁曾想孩子竟然录上了自己的指纹,骗了我好一阵子。
一怒之下,我就把手机摔了。我想给她一个教训,希望她能够明白。但是孩子的内心并不是这样想的,等心情平复之后,孩子告诉我她非常羡慕别人都可以玩手机,而她不可以。孩子们聚在一起谈论的是游戏,而她自己根本都接不上话,甚至会因为不会玩,不懂,不了解而让别人嘲笑。
这些理由震惊了我!
原来很多孩子的自由时间竟然都是在游戏中度过,他们比的不是读书学习,共同进步,竟然是谁游戏玩的厉害谁闯的关比较多。假期是放松不是放纵,是超越,是弯道超车,是进步,不是玩手机。
由此可见,环境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一名老师,见过很多孩子因为爷爷奶奶的溺爱,打游戏上瘾,耽误学业,甚至自己的人生价值观都扭曲,活在虚幻的世界中。因此我们要杜绝孩子玩游戏的这种行为。
从“思想”上引领孩子,做孩子的引路人
我告诉孩子,自己心中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去追捧打游戏,更不能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就去怀疑自己。真正的厉害是读书,是沟通,是处理我们自己的事情,是适应生活的各种能力!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去抵制这种想法!
从“行动”上给孩子树立榜样
在家中,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一直玩手机。在闲暇时刻多陪陪孩子,可以和孩子做一些亲子活动。比如打羽毛球,练字,一起学唱歌,跳舞,或者让孩子参与做家务,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管做什么,一定要有语言上的鼓励,精神上的支持!让孩子切实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和孩子来一场“浪漫的约定”
家长可以和孩子们来一场浪漫的君子约定,一天玩20分钟就自觉还手机,可以适当设置次数,慢慢让孩子少玩甚至不玩。
教育孩子当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要从改变自己开始,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进而影响社会环境,我们引导的多了,孩子就玩的少了。愿我们多陪伴孩子,陪伴家人,做孩子人生道路的引路人,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