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恒通在线提示:《蒙(méng)求》是唐朝李翰(hàn)编著的以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识字课本。全书都用四言韵文,每四个字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上下两句成为对偶,各讲一个掌故,总计2484字。
【原文】萧何定律①,叔孙②制礼。
【注释】①萧何定律:萧何,秦末汉初沛县人,秦末天下大乱,萧何辅佐刘邦,立下大功,是汉朝重要的开国功臣之一。
定律,即制定法律
![](https://img.haomeiwen.com/i23311479/1f575e46f79126bb.png)
②叔孙:即叔孙通,又名叔孙何。原是秦朝官员,秦末群雄逐鹿天下,叔孙通跟随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叔孙通投降了汉军,深受刘邦重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23311479/c182457f8be5d35c.png)
【译文】萧何为了稳定汉王朝的社会形势,制定了汉律;叔孙通看到汉王朝礼制混乱,就制定了体现尊卑等级的礼制次序。
【典故】萧何定律:典故出自《汉书·刑法志》。刘邦和项羽之间开展楚汉争霸时,为安抚人心,刘邦将秦朝时期的苛刻法律全部废除了。但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现有的法律已经不适应新的社会局面了。萧何就参照秦朝时的法律,结合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新的律令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叔孙制礼:典故出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刘邦建立汉朝后,等级礼仪非常简单,宴会中有大臣或将领们喝醉酒之后,更加放肆无礼,严重危害到了皇权的权威性。叔孙通征得刘邦同意,和一些熟知礼仪制度的儒生一起,重新全面制定了汉王朝的礼仪制度,群臣嚣张跋扈(hù)、不懂礼节的情况也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善。
【赏析】萧何看到旧有的法律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时,立即着手更改,完美地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叔孙通制定礼仪制度的故事告诉我们,处理问题要及时主动,尽早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的状态,不能使其失控。
【原文】葛丰刺举①,息躬历诋(dǐ)②。
【注释】①葛丰刺举:葛丰,即诸葛丰,字少季,琅琊诸县(今山东诸县)人,西汉时期著名大臣,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为人刚正不阿,深受人们的爱戴。
刺举,指侦查、揭发行为。
![](https://img.haomeiwen.com/i23311479/cc50f33432b46596.png)
②息躬历诋:即息夫躬,字子微,河内郡河阳县人。为人聪明好学,为官期间对大多数臣子们都有批评指责,树敌过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23311479/7a541feb9fdf7ceb.png)
历诋,对所有人都在背地中诋毁过。
【译文】葛丰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不畏权贵,达官贵人非常敬畏他;息夫躬喜欢指责大臣们的错误,不被同僚喜欢。
【典故】葛丰刺举:典故出自《汉书·卷七十七·诸葛丰传》。诸葛丰是西汉时期的官员,他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认真地履行工作职责,那些权贵、豪强们都非常害怕他。很多人见面之后常相互之间幽默地打招呼:“好久没有看到你了啊,是不是遇上诸葛丰了。”
息躬历诋:典故出自《汉书·卷四十五·息夫躬传》。息夫躬是西汉时期一名官员,在职期间习惯指责大臣们犯下的过失,自然得罪了一大批人。后来息夫躬被群臣诋毁,因罪下狱。
【赏析】诸葛丰不畏权贵,敢于秉公执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息夫躬敢于批评的精神是好的,不过太过于自满了,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在这一点上,他是错误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