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也有去医院就医的经历,也因为工作常常去医院。去了医院医生一般都问你这种状况持续几天了,有没有用过别的药,效果咋样,然后就给你开处方,说给你开的药多么好,比其他药好。然后就去缴费,面对醒目的阿拉伯数字,感觉飘着的大球变成了小小的实心球,如果你在人工窗口缴费,面对唱收唱找,紧紧的捂住荷包怕钱会蹦出来。工作人员工作的时候怕给你说错了,你也会怕别人多收你的了。
最近在哔哩上学坛经,学了不落一处和三身佛。三身佛倒是比较清净,后悔没早知道。不落一处到让我想起了大球小球。你不能除了医院就是医院,除了大球就是小球,说到这有点尴尬,我没有内涵啥我的运动细胞比较差没资格内涵。我只是形容大多数的生活在球与球之间有种断裂感。
如何挽救断裂感可能有很多方法,心理学家说要建立与事物的深度连接。友好的交流当然是有益的,预判也是有益的。比如我买了一个跳跳球,当我处心积虑的想着我要把我的活动范围圈定在客厅某个空地里,一会去量下长宽再挪动一下沙发,我猛然想到在我去客厅考察之前我有更好的选择,比如到楼下。有时候预判可以避免你事事都要实地考察损耗的体力和脑细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