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寄情山水间——修复心灵的中国艺术精神

寄情山水间——修复心灵的中国艺术精神

作者: 澜沧月 | 来源:发表于2023-08-29 22:08 被阅读0次

    人世纷纷苦,一切靠自渡。

    当现代社会的钢筋混凝土取代了历史的一草一木,人们虽然远离了专制君主的压迫,却又自陷进工业化、现代化社会枯燥乏味、竞争剧烈的内卷生活中。这种生活日渐消磨着我们的精神,摧残着我们的意志,催生出许多忧虑。

    中华民族是一个懂得向历史学习与借鉴的优秀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与民族血脉因此得以延续。那么,在心理如此煎熬的当下,如何通过学古使自我挣脱困境?建议大家读一读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辽宁人民出版社/紫云传媒)。

    一、万法归宗

    中国艺术自古便有许多分身,如大雅的音乐,大美的绘画,大气的书法和大众的戏曲。它们就像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物象,看似纷繁复杂,实则“三江同源”,这个“源头”便是中国艺术精神。

    儒学祖师爷孔子曾跟随师襄子学古琴,一首曲子反复练习数十日,从熟悉演奏形式、指法,到领悟曲子的意境,乃至从意境推断出曲作者是周文王为止。这种不以熟练演奏曲目为目的,而以参透曲意为目标的学习,在徐复观先生看来,正是“一个伟大艺术家的艺术活动的过程”。

    孔子之所以对音乐如此执着,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一个人的品德与修养的成形“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在某种大多数人望尘莫及的高度,音乐与人性将和谐统一,即美与善得到根本性的统一。这一结果仰赖于音乐与人性的相辅相成,桥梁便是中国艺术精神。

    可惜的是,孔子所追求的雅乐超乎常人单纯的感官快意,其严苛的“静”的心境也并非一般人所能具备,因此,能修身养性、使美与善和谐相融的孔门雅乐就此没落。中国艺术精神在音乐一脉的传承,道路日趋狭窄。

    值得庆幸的是,音乐之后,绘画肩负起了传承中国艺术精神的重任。

    二、唯意境美

    诸多画种中,山水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集大成之作。宋代以后,历经晚唐变乱和五代动荡的中国文人不再将重心放在朝堂之上,人物画渐渐被更能抒发胸臆的山水画所替代。

    早期的山水画由人物画的背景转化而来,尚表现出浓墨重彩的特点。此后,随着禅宗思想进一步“平民化”,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接受了类同庄学的清谈风气的画法,以苏东坡等为代表的北宋文人便愈加喜爱将个人情感与意趣寄托在淡雅的山水画间,以表他们对恬淡生活的向往。

    然人生在世,便不可能,也绝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的桎梏,与世隔绝毕竟只是一种不成熟的逃避心境。“大隐隐于市”,只有身居庙堂仍胸怀山水之意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故徐复观先生在书中说:

     

    艺术对人生、社会的意义,并不在于完全顺着人生社会现实上的要求;而有时是在于表面上好像是逆着这种要求,但实际则是将人的精神、社会的倾向,通过艺术的逆的反映,而得到某种意味的净化、修养,以保持人生社会发展中的均衡,维持生命的活力、社会的活力不坠。

    “山水画在今日更有其重要意义的原因正在于此。”

    三、得心门清

    徐复观先生曾引用黑格尔《美学讲义》中的说法:

    人的存在是被限制的。人是被安放在缺乏、不安、痛苦的状态,而常陷于矛盾之中。美或艺术,作为从压迫、危机中恢复人的生命力,并作为主体的自由的希求,是非常重要的。

    黑格尔的这一言论,与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殊途同归。二者都认为艺术有造就人类精神世界,令人类具有主动脱离苦海、恢复自由,而非向虚无缥缈的神祈祷的自救能力。但这种能力并非天生。

    庄子一生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无为”思想,由“无为”生发的“心斋”与“坐忘”更是将不受世俗欲望烦扰,不经是非好恶评判的纯粹感受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种“忘我”“去知”的态度,需要人们不断地向内洞见自己的本心,剔除多余的欲望和审判,如此这般,才能愈发向艺术精神所推崇的美的感知靠近,并获得精神层面的自救能力。

    结语

    “意味之美,灵魂之美,才是真正的艺术的美。”

    只得技法不得精神的艺术创作是缺乏内核的艺术创作。中国艺术比起形式上的创新,更注重精神内核的传承。于是,我们看到了比西方绘画更写实的《清明上河图》,看到了中国古人所推崇的生活范本《千里江山图》,还看到了完美诠释中国古人精神世界的《富春山居图》。

    通过阅读《中国艺术精神》一书,我们得以了解中国艺术精神内核——以忘我的姿态与天地融为一体,以去知的内心洞察艺术本身。这些超脱了现实的精神享受本身就是治愈自我的过程。因此,若要自渡,不妨读一读《中国艺术精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寄情山水间——修复心灵的中国艺术精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do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