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养)可以用四句话解读: 1.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2.无需提醒的自觉; 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今天下午在公交车上,遇见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因为是周末,公交车上的人特别多。当车停在电信南路时,从站台上来一群人,其中有一个5、6岁的小男孩和一个70多岁的阿姨。坐在前排的女孩连忙将座位让给走在最前面的小男孩,然而,乖巧懂事的小男孩并没有坐下,他看了看最后上来的的婆婆,用他稚嫩而有力的声音冒了一句:“婆婆您坐这儿吧!”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妈妈笑着问他:“为什么呀?”“因为老人优先啊!”
这个孩子的所作所为,会不会让你自惭形秽?如果是你的孩子,你会教他怎么做呢?还记得那个抱着陌生老人过马路的司机吗?还记得怕弄脏地铁,直接坐在地上的农民工吗?
由此可见,从细微处看教养,在学会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不是不无道理的!
总有一些人以孩子小不懂事,不明事理为由,纵容孩子。有一次放学,我母亲发现读小学三年级的侄子书包特别脏,母亲便问他:“你的书包咋弄得这么脏呢?”侄子满怀委屈地说道:“奶奶,是吴程岳故意将我的书包扔在地上,然后用脚在书包上狠狠地的踩,而且都扔过好几次了!”母亲听了气不打一处来,她强忍住心中的怒火,找到吴程岳的爷爷,将他孙子犯下的错误,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这个趾高气昂的老爷子,只是轻描淡写的敷衍了我母亲几句,说他的孙子还小不懂事,以后大点就对了。因为年龄小,就可以肆意妄为吗?什么逻辑?连对别人起码的尊重都没有,还谈什么以后,真是荒诞可笑!
习惯和修养都是一点点慢慢养成的,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就要先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原生家庭给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在孩子养成坏习惯前及时纠正引导,让孩子过渡到另一个板块,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明知孩子放下的错,可能会殃及他的一生,你却嫌麻烦给自己找一大堆说服自己,孩子大一点懂事了就好了,仔细想想真的会如你所愿吗?你这样做和让孩子自生自灭有什么区别?
在孩子十岁前,父母务必陪孩子一起成长。除了多花时间陪孩子,教会孩子最基本的礼仪,灌输一些简单易懂的道德准则外,还要多培养孩子洞察事物,明辨是非处理事情的能力……
日子一天天的过,孩子也要一点点的教,欲速则不达!修养是根植于内心的涵养,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一屋不出两样人,不是不无道理的。所以,从此时此刻起,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增强自己的内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让孩子不为眼前的利益争名夺利,能明事理懂是非,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宁愿自己做物质匮乏的穷人,也不要成为精神空洞的行尸走肉!
巴菲特说:“评价一个人时,应重点考察四项特征: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如果不具备前两项,那后面两项会害了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