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运营
读后说 | 《运营之光》笔记(4) - 运营的一些宏观规律和逻辑

读后说 | 《运营之光》笔记(4) - 运营的一些宏观规律和逻辑

作者: 谭文文 | 来源:发表于2018-07-15 19:33 被阅读126次

    上一章主要讲运营的执行层技能,算是运营的基础技能。但是只关注执行的运营只是初级运营,高级运营还应当会制定策略,规划长线运营计划,乃至运营操盘。
    实话说,从这一章开始,有些内容我就没有很读懂了,作者也说这部分不必都求搞懂,可以在实践中消化。权且记一些我印象深刻的笔记,常思考常新。

    【运营的规律——非线性】

    • 运营不能只有单一结果导向,在制定完成object的key result时,需要多维度考虑。不同维度的key result都有可以影响object,这就是非线性的运营。
      思考题:怎样可以做到尽量覆盖全部关键维度、不漏关键因素?
    • 早期产品应该注重获取口碑,不适合走爆红的路数。
      产品与爱豆一样,如果在初期爆红时所有的维护都跟不上,那么很容易彻底失去这部分来之不易的种子用户。用户只会看产品好不好用,留下不好用的印象以后再想扳回来,需要比获取时还要大的成本。
      在产品早期,产品基本只具备核心功能,被吸引而来的就正是为了核心功能而来的用户。面对这一部分用户,需要真情实感的从为用户考虑的角度出发,包括响应态度、理念、迭代缺点的速度等,投其所好。通过和用户的深入了解,除了满足产品优化诉求和巩固种子用户忠诚度以外,也可以了解到这些种子用户的相关诉求,多维度的了解自己的用户群体,这样在以后的迭代和优化时自己就像种子用户一样,也就更具备“运营的直觉”。

    【运营不同阶段的策略】

    运营的策略需要从2个角度结合来判断:A发展阶段、市场份额占有情况;B产品形态和产品类型。B角度不多说,社区型产品和电商型产品的目标不同,策略不同,衡量目标的度量和维度也不同。所以这次主要说A。
    每个产品都分四个阶段,探索期、快速增长期、成熟稳定期、衰退期。(类似用户力中说的种子、爆发、平台、衰退四个时期)
    探索期(弱用户量,为大量用户涌入做准备):通过种子用户的反馈,提升功能、体验、服务,调整风格。
    快速增长期(强用户量):多渠道拉新,力求占领市场。在此阶段用户的数量会急剧增长,获取到不同类型的用户,因此逐步需要准备针对用户精细运营。
    (成熟期和衰退期略)

    【规划运营路径的三个维度】

    三个维度就像坐标系的三个轴,xyz的值不同时,可以定位到不同的点,这个点包含着三个维度推出不同类型的工作关键结果,以及从关键结果推出工作的具体事务,从而达到规划路径的目的。
    三个维度分别是:商业逻辑、典型用户行为频次、用户间形成的联系。这里不复述每种逻辑的方法论,可参考书4.3。

    • 商业逻辑:直接售卖、免费+增值服务、免费+流量or数据变现。
    • 典型用户行为频次:一次性、中低频(数月一次)、高频(至少每周一次)。
    • 用户间形成的关系:是、否。

    粗陋的pick出我关注的维度:数据变现+中低频+否。

    • 基于数据变现:目标是获取到足够多、足够忠诚的用户,积累带来新流量的内容,积累付费方愿意付费的内容或氛围。
      由此可确定的具体工作就可以是:
      引导用户发生特定行为;
      维持用户活跃度;
      内容整合。

    这里涉及到一个方法:如何培养用户习惯?常见办法包括:补贴、活动、运营机制(??)、用户引导等等。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比如日常维护靠引导或者某种运营机制,特殊阶段时可以使用一些活动方案来固化用户习惯。

    • 中低频:目标是让用户需要的时候想到自己的品牌。因此应考虑品牌传播方向,占据用户的认知;铺设渠道,占据入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c27ef166cc2b:@谭文文 有条理的梳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都抽象一些,分流分桶的鸟枪法背后经验为王的说法,听起来笨拙,如果能实际操作和积累实践,应该是一种朴实的可行方案,基于这种基础的认知,思考如何将需要逐步积累,在时间上线性发展的,运营策略和操盘的认知,快速升华为方法论,要比思考出有条理的梳理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方式,真实感好很多。
        c27ef166cc2b:@谭文文 瞎掰掰歪啦,:sweat_smile:感觉像在油画旁边涂鸦
        谭文文:@Sawyer_e6e6 鸟枪法,abtests等,是针对具体的项目的方法。我文中的思考是在制定策略时如何考虑全面,不是同一件事。
      • c27ef166cc2b:量化指标,从数据到指标效果角度看,关键维度或者关键因素都可以量化,或者是矢量的前提下,关注的关键维度数值都稳定,key result 却不符合预期,那就可以判断,关键因素没有覆盖全; 不同的运营阶段关键因素应会有所不同。
        谭文文:@Sawyer_e6e6 首先前提我认为不准确,运营和其他岗位一样,方法论和工具不是不传之秘,使用方法论的时机和组合打法来自经验。
        基于这样的前提,我所思考的覆盖更多因素在于,怎么样有条理的梳理出重要的关键因素。这不来自经验,更可能来自正确的思维方式(职业必备技能之一)。
        c27ef166cc2b:@谭文文 如果说运营这门学问本身靠经验多一些,关键因素需要人提前预判的话,实际运营中上成的ab测试,科学的流量分配,鸟枪法会不会是不能说的秘密,是打怪升级的不二法宝,加以运营后有效的差异分析关键因素,再后一轮运营策略迭代中验证,算不算运营前就已经尽量覆盖所有关键因素了呢?像狍子把脑袋藏在雪里躲避猎人一样看待某次运营迭代前98次的实验对比结论,而只看这全新一次的运营之关键因素覆盖全否
        谭文文:@Sawyer_e6e6 控制变量法确实是考量是否缺失的一种方法

      本文标题:读后说 | 《运营之光》笔记(4) - 运营的一些宏观规律和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ep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