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银行的出现,是现代金融服务的一个里程碑式标志。它为金融用户省去到实体银行网点的步骤,让金融服务变得更高效快捷。虽然互联网银行在业务上相比传统银行有所升级,但作为金融机构,互联网银行也难以摆脱资产质量承压、监管处罚、营收下滑等桎梏。
最近,新网银行副行长徐志华离职的消息,引发了金融圈的热议。作为筹建新网银行的“元老”之一,徐志华从2016年起,一直是新网银行的首席风险官,尽管新网银行在回应中表示徐志华离职是个人原因且主动离职,但同时也有媒体爆料称,徐志华的离职与新网银行持续走高的不良率有切实关联。
另外,根据知名自媒体「镭射财经」消息,为了改善不良率,新网银行从金城银行挖走了部分风控技术人员,被挖来的风控团队现已入职新网,其中包括金城银行原小微产品部负责人陈淞。
那么新网银行“挖呀挖”的新风控团队能改善攀升的不良率么?
不良率走高,只增收不增利
背靠小米、新希望、红旗连锁三大企业的新网银行,是国内第三家互联网银行和四川首家民营银行,2016年成立以来,备受行业关注,也曾在业绩表现、资产质量等方面跻身民营银行前列。只不过,随着新网银行逐步告别迅速扩张阶段,其资产质量压力也慢慢凸显。
新网银行2022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该行的总资产达到848.20亿元,同比增长48.5%。资产体量的大规模扩容,并没有压制住不良率的增势,2022年末,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21年的1.05%攀升至1.73%。
横向对比,在国内19家民营银行里,仅低于1.94%的网商银行和1.86%的华瑞银行,且同期还有5家民营银行的不良率都低于1%,新网银行的不良率属于较高水平。纵向比较,2018年末,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仅有0.39%,短短四年里,不良率上升幅度较大。
2022年末,新网银行贷款余额为630.11亿元,按照五级分类来看,该行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分别为6.84亿元、2.47亿元、1.56亿元,不良贷款规模高达10.87亿元,同比激增136%。
但同时,该行的贷款减值准备增长,远远低于不良贷款规模的增长。2022年,新网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为20.3亿元,增速仅27.91%。贷款减值准备计提低,进而导致该行的拨备覆盖率大幅下滑,尽管新网银行在财报中表示2022年充分计提拨备,提高了风险缓释能力。但实际上,该行2022年的拨备覆盖率为186.65%,相比2021年的345.14%可以说是断崖式下跌。
而不良率的攀升,也让新网银行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处境。财报显示,2022年新网银行实现营收36.44亿元,同比上升38%。但营收的增长却没有带来净利润增长,2022年该行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了25.8%,下跌至6.81亿元。
利润的大幅下滑,便源于信用减值损失的激增。2022年,新网银行的营业支出同比增加66.12%至28.34亿元,其中信用减值损失多达18.43亿,同比增速为144%。因此,不良承压正是导致利润下滑的根因之一。
投诉频繁处罚不断,粗放式增长成“毒药”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新网银行在负债端有以返现奖励、白名单等隐蔽方式高息揽储,承接大行溢出客户的行为,在资产端还有暴力催收、泄露个人信息、违规放贷等行为,不少用户都遭受到了来自该行的不同程度的威胁恐吓。
这一报道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得到证实。截至2023年6月19日,该平台上关于新网银行的投诉有5208条,投诉理由包含骚扰家人、暴力催收、不让提前还款、恐吓威胁、高利贷、私自扣费等。
新网银行官网宣传语显示,该行旗下面向个人客户的产品好人贷的年利率最低为7.92%,但从众多消费者的反馈来看,实际年利率约为20%,超过了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15.4%。
业务层面的粗放反映到监管层面,便是频繁接收到的监管处罚。
2021年3月,新网银行因违规放款、暴力催收、贷款息费过高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被银保监会通报批评;同年7月,央行成都分行向新网银行开出630万元罚单,涉及违法违规行为有新网银行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等。
2022年4月,新网银行被央行罚款20万元,原因是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同年8月,新网银行再次收到由银保监会四川监管局开出的199万元罚单,涉及违法违规事实有贷后管理不尽职、个人贷款三查失职、汽车贷款贷前调查不到位等。
尽管靠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但新网银行仍面临资产端、管理端、盈利端等多重成长阵痛。新的首席风险官上任后,要思考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控制内控风险,在不良率抬高、利润下滑等薄弱环节中顺势突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