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是否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01
少年心思细腻,多愁善感,以为这是多情带来的烦恼,想做无情之人。某天突然发觉,自己可能已经成为了“心很硬的大人”,两相对比,倒不如继续做那个感悟他人喜怒哀乐的“少年人”。
可是,心的历练,还未到返璞归真的阶段。要以冷漠的心继续走很长的路。
我想想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变成铁石心肠的人。
刚上大学那会,在学校后门的公交站台等车,有行乞之人,准备给他硬币,同学拉住我说:“别给,是骗人的,他每天都在这里。”还讲了一堆,从网上看到的消息,什么他可能比你还富裕…
周围的学生也没有人理会。想起在小县城的时候,看到有人乞讨,身体残缺,衣衫破烂,同行的人会问对方是否有钱给那人。纷纷拿出自己那少得可怜的零花钱。然后心里不是滋味的默默离开。上了大学再回去,见到乞讨的人,也只是视而不见。
权衡利弊,辨别真假的顾虑使得我们一点一点坚固自己的心。这样变化的过程,发觉的时候已是结果。
外界有太多的危险,不管不顾,不看不听,或许是避免风险的方法。但在大是大非,重大危难面前,希望没有人会犹豫,重新做回热情、有善心的人。
02
我们的生活,大部分时间是波澜不惊,哪有那么多大起大落。越是平静,人心越易躁动。
之前老说,我是淡漠的人,家里人莫不是如此。彼此独立,仿佛没有关联。这只是表象,人比较少,每个人却都各有“特色”。比如重男轻女带来的厚此薄彼,无所作为而放任不公发生,小小年纪的斤斤计较…很丰富的形象,其实都反映出对彼此的冷漠,才如此相互倾轧。
在没有爱与尊重的家庭环境里成长,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旁观一个小孩的成长,她小时候机灵古怪,活泼讨人喜。后来的某一天,突然觉得她往日的细声细语听来矫揉造作,尖声腻耳。说话内容全是一派中年妇女说辞,“你来我们家,哪次没有花钱招待你?你妈平时也没说给我们点钱花。”
“你小时候父母不管你,花的都是我爸妈的钱,你不记得了吗?”
说这些话的人大概初二,换成她妈妈的脸,这样的话才毫不违和。这算早熟吗?或者只是把自己从别人那听到的话,再说给一个比她大六岁的人听。怎么也需要点表演成分吧,不然真的很难模仿得如此逼真,像个大人样了。
一个孩子说话口无遮拦,体现出的是父母的教育问题。那作为一个大人(中年人、老年人)恶言恶语,还有谁来为他们的言行承担责任?还要怪父母吗?
有些事只是选择不说,选择遗忘,并不代表没有存在过。
“没有人要的孩子,要不是我,你早就饿死了,还不感恩戴德。”
谢谢。您确实不应该大发善心,应该让我自生自灭。我才会对您感恩戴德一辈子。
“你爸不是什么好东西,你也和他一样!”
貌似,这个不是东西的玩意儿,是您的儿子。如果他不成才,那也是受您教导。至于我,则不必费心,天生天养,坏不到哪去。
其实所有可供他们恶意以对的,不过是生养问题,一者求感恩,二者侮辱打击。实在没什么新意,我从小就牙尖嘴利,对付恶人恶语,就得用他们喜欢的方式。现在想来觉得羞愧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曾渴望亲情,渴望关心爱护,当时自己言行的种种,更像是求而不得的愤怒。
03
冷漠分很多种,视而不见,恶意伤害,无知伤害。都是对他人痛苦的漠视。我只是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能做到,除了天生冷血的人。可他们明显不是,我见过他们对人的关心照顾。那只能是我的问题,可能我就只配得到冷漠。
高中毕业后,填的院校全是离家最远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终于可以远离那个地方。我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要远离,只是顺从自己的心意。现在逐渐知道了行为后的缘由。
回顾往事,没觉得自己有多惨或者可怜,我相信冥冥之中的天意,没有因为原生家庭让自己成为一个很糟的人,这也可能是限制。不过不能要求太多,现在的我已经很好了。
人有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意识,不然只能是家庭、社会环境的产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