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有言:“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见到叶子落下来,就知道年岁将终了。看到瓶子中的水结冰,就知道寒冬将至了。凡事,都能够“以小见大”。
贫穷和富贵也是如此。贫穷的家庭,有他们的缘由和不足。富贵的家庭,有他们的资源和优势。基本上,我们能一眼看出来。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让家庭存在“先天缺陷”的,究竟是什么呢?跟以下三点有关,天时、地利、人和。
失去了天时,就无法把握机会;错过了地利,就会处于不太好的境地;人和出了问题,一切都会往不幸的一面发展。
一个家庭,如果患有穷病,大概率会出现这几个异象,很难翻身。
一、在“忙忙忙”中,迎来了“亡”的结局。
现代人,都陷入到一个死循环当中——整天“忙忙忙”,而不思考如何改变,导致心“忙”而衰亡,家“忙”而贫穷。
越是看起来忙碌,没有时间休息的人,越容易被所处的阶层束缚。因为他们的思维固化了,就跟“画地为牢”了一样。
有人会说,忙碌,不就是生活的常态吗,为什么还会沦为底层呢?对此,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老板让你忙碌,没有时间思考,是为了什么呢?
当过老板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唯有让员工忙碌,没有时间思考,员工才会乖乖听老板的话,相信老板的大饼,从而帮老板做牛做马。
这个道理,基本上,老板都不会告诉给员工听。原因很简单,这是老板的“驭人之术”,怎么可能轻易让普通人知道呢?
越是忙碌,越是贫穷,那不妨停下来思考,自己是否掉入到别人设置的圈套当中。
二、整日“争吵”,让家庭极度内耗。
人穷,就容易生发出怨气。这种怨气,无法向外人宣泄,那就只能向家里人宣泄。所以,贫穷的夫妻,都会整天吵架。
结婚前,人们都觉得,只要有感情,哪怕喝白开水,都能满足。结婚后,人们才知道,只有感情,而没有钱财,就只会“相看两相厌”。
“贫穷——争吵——再贫穷——再争吵”这一个怪圈,就是一个死循环。所谓“家衰吵不停”就是这个道理。
道理我们都知道,可为什么还是看家中的亲人不顺眼呢?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压力,让人们戾气爆棚,怎么可能平心静气呢?
底层的家庭,要想改变贫穷的处境,首先就需要一团和气。连一团和气都做不到,不就只能在“内耗”中难以翻身了吗?
内耗,终究是家庭贫穷的根源之一。唯有家庭和谐,减少内耗,才能万事兴盛。
三、父母的落后观念,代代相传。
记者问放羊娃,你的梦想是什么?
放羊娃回应,继续放羊,长大后娶媳妇生孩子。
记者追问,等你的孩子长大后,你希望他做什么?
放羊娃回应,孩子长大后,也跟我们一样,继续放羊,长大后娶媳妇生孩子。
......
这,就是落后的观念代代相传。对此,有一部分人会说,难道一辈子放羊就不好吗?代代放羊,不也能活得安稳平淡吗?
这就等于,送外卖的父母认为,孩子长大后送外卖,不也挺好的吗?代代送外卖,不也能吃饱穿暖,三餐温饱吗?
所谓的“落后观念代代相传”便是如此。父母甘于落后,就认为落后的生活不错,从而让孩子也过落后的生活。穷根,由此种下。
要想改变贫穷,第一时间就要破除落后的观念。唯有观念改变了,懂得与时俱进,才有可能分到时代的一杯羹,不被时代轻易淘汰。
四、不懂变通,在故步自封中沉沦。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人穷,就需要谋划改变。一旦改变,就有可能找到出路。变通的本质,就是让人“柳暗花明又一村”,得以长久。
变通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可为什么做不到呢?因为变通涉及到认知的更新换代。又有谁会轻易更新自己的认知呢?
接触过无数的年轻人、中年人,他们宁愿秉持90年代的认知,也不愿让认知与时俱进。试想,在今时今日,还秉持90年代的认知,不就等于自寻死路吗?
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处。穷人可悲的,不是他们贫穷,而是他们抱着传统、陈旧、腐朽的认知不放,从而让这一生患上了“穷病”。
大到一个家族,小到普通的个体,都不能故步自封,而应该灵活变通。唯有顺势而行,符合时代潮流,才是王道。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