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野兽国》: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野兽

《野兽国》: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野兽

作者: 尧尧旺仔妈咪 | 来源:发表于2020-07-01 17:24 被阅读0次

绘本《野兽国》的作者是美国的莫里斯·桑达克,曾获1964年凯迪克金奖。下面我们一起走近《野兽国》!

01. 小男孩麦克斯进出野兽国

初读书名,以为是讲一个真正的野兽王国。翻开书,却发现是讲小男孩麦克斯在穿着野狼装扮野兽:他满屋子瞎胡闹,拿钉子往墙上钉,将床单挂在绳子上撑起小帐篷,还拿着叉子张牙舞爪地追小狗……他的妈妈忍无可忍,呵斥他是野兽,他也不甘示弱,说要吃了妈妈。他的妈妈惩罚他不给他吃饭,要他回屋睡觉。麦克斯很生气,他觉得妈妈简直让人扫兴:自己就想扮扮野兽怎么了!

他的怨气无处发泄,这个时候奇迹出现了:他的屋子变成了野外,他乘着船来到了野兽国,那儿的野兽非常可怕,可是麦克斯竟然征服了它们,它们推举他为国王,他带着它们一起胡闹,为所欲为,终于闹够了。他好想回到爱他的人身边!他忽然闻到了饭香,这让他更迫切地想回到家人身边。他放弃了王位,不顾野兽们的威胁,他决绝地挥手告别了它们。终于回到了家,而他发现桌子上的饭还冒着热气呢!

02. 野兽国是真的野兽国吗?

这个故事以麦克斯的胡闹开始,引发妈妈的不满,母子两人争吵,接着麦克斯被罚。之后出现的内容其实都是麦克斯的想象,在现实中他无法尽情地做“野兽”,阻力当然是作为家长的母亲,他虽然不认同妈妈,但母亲的家长地位让他不敢过分造次。

于是,他只能在幻想中让自己成为强者——掌管野兽的国王。在幻想中,他说了算,他带着野兽们随便撒野都无所谓。然而,持续高能量运转后(幻想中),他也开始厌烦这种胡闹了,他让野兽们停,甚至学妈妈的办法:“他不准野兽吃东西,要它们去睡觉。”这个时候,其实他内心对妈妈的怨气已经消解,甚至理解妈妈当时的感受了。到此,绘本虽没有直说这些内容,但结合下文,这些隐含的内容就显而易见了。

最后,麦克斯回到家(现实中),他看到桌子上的饭还冒着热气。图片上麦克斯没有了与妈妈顶撞时的任性与愤怒,取而代之的是温暖的笑容,他右手扶额,眼睛看着门,这个时候绘本无声胜有声。读者一定可以想到,麦克斯看的是门后面的妈妈,他扶额的动作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愧疚:“妈妈如此爱我,我却还要吃她,简直连野兽都不如……”这个结局其实是非常圆满的。

显而易见,《野兽国》里并没有真正的野兽,那么故事中的野兽在哪里呢?

03.寻找野兽

麦克斯在与母亲发生争执后,他心中充满愤怒、痛恨,甚至他为无法战胜母亲感到受挫,这些消极情绪无处发泄,于是他在内心幻想出了一个野兽国。在那儿,他尽情撒野,无人管束。

其实,野兽就住在麦克斯的心中:一种野兽是孩童的顽皮,他希望能够随心所欲地胡闹,没有成人的管教与约束;另一种野兽是麦克斯心中的消极情绪,这些情绪简直让他失去理智。

故事中,麦克斯在现实中无法让自己心中的野兽平静下来。通过幻想,他进入一个野兽王国,在那儿,他是发号施令的野兽国国王,他可以和野兽们一起狂欢,胡闹。就这样,他心中的野兽终于平静下来了。接着,他意识到了自己刚才行为的不当,无论如何,顶撞母亲总是不好的,在他看到母亲已经给他准备了热腾腾的饭后,他就更加愧疚了!

作者莫里斯·桑达克说:

“当孩子恐惧、愤怒、痛恨和受挫折时会感受到无助——所有这些情绪都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他们认为那是难以控制的危险的力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总会与父母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样,双方心中都难免会有各种消极情绪,而这些消极情绪如果处理不当,不及时发泄出来的话,对双方的关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前段时间新闻报道的青岛15岁女孩弑母事件,就是这种情况的极端。母亲固执地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女儿,只要她认为对女儿好的,她就会做,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长期的压抑,最终让这个看起来很乖的女孩动了杀母之心,最后酿成了悲剧。

莫里斯·桑达克说:

“为了征服野兽,孩子们会求助于幻想:在想象的世界中那些令人不安的情绪得到解决,直到他们满意为止。通过幻想,麦克斯消解了对妈妈的愤怒,然后困倦、饥饿和心平气和地返回到真实的世界里……正是通过幻想,孩子们完成了宣泄。这是他们驯服‘野兽’的最好方法。”

《野兽国》不只是给我们讲了小男孩胡闹、被罚及幻想的故事,更是告诉我们消极情绪必须要合理地发泄出来。故事中的麦克斯使用的是幻想法,个人认为,这个方法无论大人、小孩,都是适用的。当然,还有许多其它方式可以释放消极情绪,比如做运动、读书、听音乐、写作等等。对我比较有效的方式是阅读和写作,每次有消极情绪,只要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或者写一写故事,那些烦恼很快就会飘到九霄云外。

04. 麦克斯的母亲与其他父母

麦克斯的母亲是一个很出色的母亲,原因如下:

她教育孩子有原则意识。孩子犯错之后,她会惩罚孩子,不让孩子吃饭,当然惩罚的力度大小或者惩罚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我们先不在这儿探讨。我们承认的一点是,她这样教育孩子,孩子从小就会有一个边界意识,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长大后,他们就不会轻易触碰道德或法律底线。

她懂得给孩子反省的空间。孩子顶撞她之后,她不是失去理智和孩子针锋相对,而是停了下来,让孩子独处,从而给孩子机会冷静和反思。这样做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她懂得反思。她本来是惩罚孩子不让吃饭的,但是在孩子冷静后,她却将晚饭端到了孩子房间,她一定也是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当之处,孩子的顽劣是因为他正好处在这个阶段,她呵斥他是“野兽”,这样说也许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她一定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该这样说。她虽然亲自建立了惩罚规则,现在却自己打破,但我非常赞同她这样做,我想接下来他们一定还有一个促膝深谈的片段。正如《怦然心动》中,小女主人公的父母分别来到她的房间和她深谈一样。作为父母,我认为规则固然重要,但还是应该适当灵活一点,不能总是一副家长姿态。

现实中的父母,大概情况有以下几种:

1. 父母强势,他们希望孩子总是按照他们的期望和思路来成长,而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渴望独立和自由。这样他们之间自然就会产生矛盾,孩子虽然与父母意见不同,却往往无奈妥协。偶尔这样的话,个人认为无伤大雅,如果长期如此,我会非常担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他们一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这样一旦暴发,就会非常可怕。上文提到的15岁女孩弑杀母亲事件就是这种情况的一个极端例子,但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与反思。

2. 父母妥协,孩子任意妄为。这种情况同样可怕,孩子被父母宠坏,长大后他们不断挑战法律底线,最终被社会惩罚。当年的李天一案不就是这个典型吗?

3. 麦克斯母亲这种父母。

总之,教育孩子绝不仅仅是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而是一个两厢情愿,需要父母与孩子双方能达成一个平衡的过程。如果双方的关系如果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

05. 结束语

其实,《野兽国》的野兽不仅在孩子们心中,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野兽”,这些“野兽”经常会出来捣乱,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我们需要给这些“野兽”时间和空间,让它们冷静下来,保持平和,这样,我们才会成为健康、积极的人!

相关文章

  • 《野兽国》: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野兽

    绘本《野兽国》的作者是美国的莫里斯·桑达克,曾获1964年凯迪克金奖。下面我们一起走近《野兽国》! 01. 小男孩...

  • 美女与野兽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野兽,或许,只有在变成野兽的时候才会发现它的存在。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美女与野兽》中的王子...

  • 读天生变态狂摘抄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黑暗的野兽,拖你走向深渊,唯有爱与陪伴指引你走向光明。

  • 野兽

    人的心中住着一个野兽。有人心中的野兽是一匹狼。有人心中的野兽是一只虎。还有人心中的野兽。是一只蚊子。而我心中的野兽是你。

  • 诗与欲望的迷宫

    欲望的迷楼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野兽,它不喜欢身上的枷锁。而诗歌用言语饲养这只野兽,唆使它恢复反抗和欲望的本性...

  •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背后

    我对于攻击性行为理解的很简单,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野兽,兽性没有爆发不代表没有,只是引起它爆发的点没有出现或者不够...

  • 最怕你不甘堕落,却又不思进取

    01 每个人心底同时住着一只野兽和一只兔子。有时是兔子走出来,有时是野兽。哪个展现出来跟自己的心境选择有很多的关系...

  • 野兽没有脚

    每个人心中都羁押了一头野兽 这头野兽没有脚 有人选择了摇滚乐当假肢 有人标榜成了文青 有人化身为机车骑士 还有人~...

  • 兔子与野兽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野兽,同时又住着一只兔子。有时是兔子跑出来,有时是野兽。我们既希望自己强大,也希望自己一次又一次...

  • 《野兽国》

    一、课前谈话:聊聊你最近正在看的书 两类书,比比有什么特点。绘本的特点。 二、导入 听到《野兽》的反应是? 进入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野兽国》: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野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jh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