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央木木
来源:脑洞运营
在干新媒体行这些日子里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并不是“你写的东西不错哦”
而是“我抄你的文章,是看得起你”
所以今天跟大伙聊一下关于“洗稿”的事
正式开始逼逼……
在日剧《行骗天下》里面有这么一句对白:人这种动物,只要满足他的欲望就能够获取信任,所以越是贪得无厌的人,越是好骗。
老师傅传售洗稿秘籍
月入过万不是梦
关于这个故事,得追溯到两周前那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
正在为KPI掉头发的木木突然收到了一个自称“新媒体同行”的微信好友请求,本着同行惺惺相惜的悲情,木木毫无防备的加了对方。
遵循“加好友先翻朋友圈”的网友常规操作,木木发现这位“同行”并不具备新媒体人的普遍特质:又秃又穷,相反!他的收入竟然是日结的。
来自“同行”朋友圈的其中一个平台的收入截图
不仅如此,这“同行”除了自己赚得多,还以先富带动后富的社会主义先进思想传道授业,教出了一批奉献在新媒体行业一线的徒子徒孙。
看到这位“6徒弟”,以398元的日收入成功得到了老师傅的赞许。想着这么不争气的徒弟都能月入过万,木木不由得流下酸溜溜的泪水。
“6徒弟”都如此能赚钱,“大师兄”还得了
同是做新媒体,别人轻松月入过万,你却每天只能精打细算。酸成柠檬精的木木已迫不及待地想跟这位老师傅来一场灵与肉的深入交流。
老师傅果然自带高傲气质,木木连续发出十个“你好”,还足足焦灼地等了半小时,才得到“临幸”!经过木木一轮跪舔的前戏后,老师傅终于道出了致富的秘密——在各大平台洗稿!
前戏部分就不放出来了,怕你们恶心
可能木木对于“暴富”的渴望(求学心切)过于强烈而溢于言表,老师傅的表演也变得十分配合,言语中不断地强调即使是小白,只要经过他的悉心指导也打通任督二脉,月入5、6千不在话下!若是悟性高,上天都有可能。
半个月出师,保证月入5、6千!
市面上的新媒体课程都不敢这么说
当然,要学武林绝学付出代价是少不免的,或许是藏于深山老林几十年的勤学苦练,又或许是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的取舍。
还好,在文明社会,没有什么是钱不能解决的。随着交流的深入,老师傅犹如剧本里脸谱式的角色也逐渐成型:
一位不再收徒打算退出江湖的世外高人,偶遇贫苦好学的平庸少年,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决定传售武功绝学,带他走上人生巅峰!最终忍痛割爱,一套“新媒体绝学”只收988元!
988元!连定价都具备经济学原理
然鹅作为连视频会员都不舍得买的优秀穷人,想让木木掏988元,门都没有!于是,一场靠卖惨来讨价还价的戏码就这样在我跟老师傅之间展开!
老师傅最后一句必须得纠错一下
当老师傅说出那句“如果(不是)没有钱,没有人会选择新媒体这条道路”,由于总结得过于真实,让木木差点就哭出声来!
姜还是老的辣,老师傅最终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因为价格没谈拢,而且木木一副想白嫖的穷酸样让老师傅也开始怀疑自己会“被骗”,最后果断地把我拉黑了。但是,在这过程中,老师傅还是让我窥探了一眼“秘籍”的目录。
从目录标题可以看出,这些不过是教新媒体小白如何入行的常规课程!但是老师傅却叫价988元,不得不说这确实是门好生意。
洗稿都这么专业,你还有理由不努力么
除此之外,老师傅还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洗稿”其实可以通过软件轻松实现,让你完全不用动脑,只要动动手就能躺着赚平台稿费。
老师傅说的哪些平台先不放出来
能让新媒体人躺着赚稿费的软件!如此毁天灭地灭原创的神器,木木必须得深挖!
暗访洗稿群
看尽洗稿的“前世今生”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灰产的地方就有Q群。
果不出其然,只要搜“洗稿”,你就会看到众多志同道合之士!洗稿兼职群、洗稿交流群、专业洗稿软件群百家争鸣好生热闹,只等有心人来拜山头!
红红火火的洗稿群仿佛是对原创的嘲讽
当然,进了这些群,就不要幻想着里面聊的是“文学创作”之类的营养话题了。
挑木木加入的其中一个洗稿群来说,除了群主每天推销洗稿软件与炫耀收益,像新媒体号的买卖做号党、刷阅读量、买各个平台的假粉丝,甚至是骗人的兼职(如:只需打字,宝妈在家也能日赚300)鱼龙混杂,各个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可以说,乘着移动互联网内容行业的东风,“洗稿”相关行业也得以一派繁盛。
这些群每天都热热闹闹的,加了就不怕寂寞了
经过两天潜伏,外加木木在群里的傻白甜式的踊跃发言,成功地打入内部跟群主搭上线。
相比于之前开口就要988,还提供“特殊服务”的老师傅,这位群主就真诚多了。不搞虚的,只卖软件,299元智能AI洗稿机器人抱回家。
不仅如此,为“避免”木木这种刚入行的小白上当受骗(担心我被同行抢走),群主还不辞劳苦地讲解了洗稿市场——
群主言语中暗暗贬低竞品
就像人分三六九等,洗稿也是如此。
先拿大家比较熟知的人为洗稿来说,修修标题改改文章部分词语为“初级洗稿”,“中级者”则会打乱段落顺序重排,再高级一点的能综合多篇文章进行拼装,实现“伪原创”。“终极”者则会根据原文意思换个说法进行重写,让读者看不出痕迹。
当年“差评”公众号涉嫌洗稿引起不少争议
至于这种人为的、集体式的洗稿,其实早已不是什么隐秘之事。典型案例,可以从当年那篇《实地探访山东新媒体村,农妇做自媒体收入破万》文章感受一下。
这种靠洗稿获得的收入碾压不少原创作者的魔幻现实,至今仍在不断地上演着。
搞原创的干不过洗稿的,到底是谁的悲哀
但是人为的洗稿,洗得好必须具备一定的功底。为了“人人有稿洗,个个有饭吃”,自动式的软件洗稿便应运而生。
入门级的,是“洗完即走”的网页型洗稿平台。
只要Ctrl C + Ctrl V 就能洗出稿子来,至于水平嘛,各有差异,有写得狗屁不通的,也有跟原创非常接近的!唯一相同的是免费试用之后,都得付费。
这个智能仿写不太给力,都写了啥玩意
升级版的,则是一些轻量的小软件。
只要把文章链接放到软件,接下来软件通过抓取、识别、替换等将整篇文章洗完,你只需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
某款针对企鹅号的做号软件
完全解放脑力与双手的,则是终极版的要义!
从新闻的热度指数、各种文章的分类排名,到直接整篇文章的洗稿,原创度的检测。你所考虑到的,终极版洗稿软件都能为你提供。
而木木所潜伏的洗稿软件群,正是卖此类软件。
以该软件代理群(961人)来计算,即使群里购买该软件(299元)的人数只有一半,那也是15万的大生意了,而这类群还不止一个!
然鹅,这些以人工智能为噱头的洗稿软件,技术含金量真的有那么高么?它们所洗的稿能骗过各大内容平台的原创保护机制么?
所谓的人工智能洗稿
可能不过是翻译互换
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保持着敬畏,也因此被小人有机可乘。
前文所提及的洗稿软件,披着“人工智能”的外衣大肆横行于市场,让幻想着能洗稿月入过万的小白甘愿花钱购买。但只需稍微深挖一下便发现,它们的原理简单得让人发笑。
知乎上某位大牛,曾用SQL注入漏洞成功黑进了一个网页型洗稿平台后台,发现其用的不过是利用了谷歌TensorFlow开放的中英翻译算法。
简单点来说,就是先用百度翻译把你要洗的文章翻译成英文,再用谷歌翻译把英文翻译回中文。
通过翻译算法之间的差异(模型本身的准确度不同、训练集之间的差别等)实现文本的改变,也就是所谓的“洗稿”。
至于怎么黑进别人的网站,木木不敢说,也不敢问。只好实际操作一遍来验证一下。
选作家林清玄一句话作为原文
从洗稿软件洗出来的语句中发现,除了某些句子前面增加了主语,最“智能”的体现就是用同义词替换原文。如:斩断---打破,忧愁---悲伤。
接下来,有请百度、谷歌两位选手出场。
将原文翻译成英文,至于准确度咱们不纠结
最后的谷歌翻译
通过对比洗稿软件与谷歌百度互译的结果,两者的相似度达90%。至于为什么不是百分百一样,或许跟机器学习中训练集样本或者训练的次数不同有关,这里就不多说。
至此,知道了AI洗稿软件原理的各位,还会花好几百去买所谓的“神器”么?
洗稿月入过万
到底是谁的错
洗稿还是原创,to be or not to be.
“洗稿”真的月入过万么?为此,木木特意使用洗稿软件在4大新媒体平台洗稿了半个月,每天复制黏贴。
然而现实却异常残酷,连老师傅承诺稳定月入五、六千的千分之一也没有。
其中一个平台的收入!扎心了!
“洗稿”是否真的是门好生意,木木在此不敢给出答案。毕竟,即使同样的工具,总有人用得好,有人用得烂。
但可以肯定的是,洗稿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然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错误”越演越烈,甚至是有恃无恐?
答案是:流量
无论是坐拥10亿用户的微信,还是让人上瘾的的头条app,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优质的内容就是流量的来源,而流量则代表着商业的价值。
于是,为了吸引更多创作者生产内容,各大新媒体平台以各种机制激励用户,像平台补贴、广告分成等。
正因如此,便滋生出大批靠洗稿来薅平台羊毛的洗稿党。
就像木木本打算把脑洞的一篇原创文章发布到某个媒体平台,却发现我们公众号的文章在当天发布不久就被直接搬运了。
这种已经不是洗稿,而是直接搬运了
更加讽刺的是,该平台的宣传语竟然是“保护原创,营造内容生态圈”。
不知道说啥,就个呵呵呵呵
然而,如今互联网内容行业早已不是什么生态圈,而是画地为牢各有各的圈,不允许对手爬取自己平台上的内容,把接口关闭严防死守别人盗取自家流量。
最后导致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app,个个都是信息孤岛,即使提出所谓的“保护原创”,也不过是审核自己平台上是否有相同的内容罢了。
也正因如此,给洗稿党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若是你仅在微信公众号上做原创,很有可能在别的平台上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你。
更让原创无奈的是,照搬文章或许还有办法维权,若是稍微洗洗稿子,这种就更加难以界定原创与洗稿之间的差异。
平台间各自为战无可厚非,奖励机制促进优质内容生产也动机良好,然而当洗稿党可以堂而皇之采摘原创的果实,谁还甘愿辛勤劳作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