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冬, 玄奘大师二十七岁。印度的光智法师——波颇从西突厥国受邀请来到中国,他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讯息:印度那烂陀寺有一位 戒贤论师在演说 弥勒大士的《瑜伽师地论》。 玄奘大师听到这讯息后就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就是应该要前往印度受学这部佛法文化上最重要的根本论,然后带回中国翻译出来,开显真义。如此才能彻底厘清中土法师们的困惑,解决中国学人长久以来的诤论。
唐朝对与僧籍的管理非常严格,也限制百姓不得随意离开长安。对外的关防非常严厉,任何人都不得随意离开国境。 玄奘大师于是结合了有志于厘清佛法知见,愿意一起前往印度求取经论的法师们,共同上书朝廷,希望得到出关的允可,但却遭到拒绝。最后法师们一个个放弃了,唯有 玄奘大师不为所动,他决定一个人西行,并开始学习外国语文。天资聪颖的他,不久即因宿世因缘,而通晓了西域国家的语言。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 玄奘大师二十八岁。长安发生大饥荒,朝廷不得已,只好准许人民各自出城寻找食物过活。 玄奘大师打算趁此良机离开长安。于离开前,先到佛寺向 佛陀祈愿。
当天晚上, 玄奘大师梦到海上有一座庄严宝山。那座宝山绚烂光明。 玄奘大师想要渡过大海,登上山顶,但是四周没有任何一艘船,不过他还是坚定地踏出脚步。没想到当他碰到海水之前,马上就有石莲花浮了出来,托住他的脚。就这样 玄奘大师每踏出一步,就出现一朵石莲花,让他一步步到来宝山下。但是宝山的山壁非常陡峭,一般人实在很难攀爬。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吹起了一阵强风,将他的身体托了起来,直接通往山顶。这时 玄奘大师放眼一看,山顶上一片光明,庄严的不可思议! 玄奘大师醒来后非常欢喜!觉得西行取经一定能成功。
这时,刚好有人要从长安城返回秦州, 玄奘大师便和他结伴出城。到了秦州时,又先后得到两位贵人的相助,先到兰州再抵达凉州,就如同梦中的石莲花一样,一行都有贵人相助。
凉州靠近西域, 玄奘大师在此应大众的要求,而开演《大般涅槃经》、《摄大乘论》以及《般若经》这三部大乘经论。并且以西域语和西域商旅交谈,藉此获得各国的讯息,也利用这个机会确认西行的行止。
商旅们对 玄奘大师非常赞叹,当他们知道 玄奘大师要前往印度,都热情邀请 玄奘大师路经西域时,能接受他们国家的招待。许多商旅回到自己的国家后,就赶紧禀告国王。于是中国高僧 玄奘大师要前来的消息,就在西域各国传了开来。
玄奘大师在凉州的佛法演说,有著重大的意义。《大般涅槃经》是佛经中说明眼见佛性的经典,再加上《摄大乘论》中阐扬的阿赖耶识就是中国禅宗证悟的心, 玄奘大师再次显示了他至少有明心与见性的证量。亦如此次宣说《般若经》,可知 玄奘大师在出国前,不但了解第三转法轮的唯识诸经,也通晓第二转法轮的般若。
这时有人密报州官,凉州都督遂勒令 玄奘大师立刻转回长安,不得逗留。有一位惠威法师派遣两位弟子秘密护送 玄奘大师西行。三人昼伏夜行,直奔中国最西边的州县——瓜州。这次 玄奘大师不再暴露身份,暗地查访如何出关。
如果混在西域商团中出关, 玄奘大师一定逃不过驻守在关口将士的盘查。假如避开关口直接渡过葫芦河的话,水流又很汹涌,没办法强行渡过。就算能解决这些问题,接下来的行程,一路上都没有水可以饮用,还是得去唐朝士兵所驻守的烽火台旁边的井水取水,到时还是会被发现而功亏一篑。
正当 玄奘大师坐困愁城一筹莫展时,凉州官方发现 玄奘大师并没有返回长安。于是发出了通缉公文给边防的州县,要缉拿他到案。瓜州有位亲近佛法的官员李昌,注意到这公文。他怀疑来到瓜州的僧人就是 玄奘大师。私下询问后, 玄奘大师求法的心感动了李昌,他就撕毁公文并提醒早日启程。至此事态紧急, 玄奘大师在挂单的寺院中,向 弥勒大士祈求,希望能找到人为他带路。
隔天有一位胡人石槃陀来到寺院求受五戒, 玄奘大师慈悲为他授戒。石槃陀后来又带物品来供养, 玄奘大师因此心里想,也许他可以帮我,就说出西行大事。石槃陀便一口答应要带 玄奘大师出关并度过烽火台。
临行前,有位老人告诫 玄奘大师:“此趟西行非常凶险!即使平安度过了五座烽火台,再往前去就是一片大沙漠,非常荒凉!连飞禽走兽都没有,法师绝对无法一个人平安过去的。” “谢谢您的好意,但取经关系到中国佛法的未来, 玄奘万死不辞!”老者深受感动,就将自己的识途老马与 玄奘大师的马匹交换,于是 玄奘与石槃陀两人来到了水流湍急的葫芦河。
在石槃陀的机智帮忙下, 玄奘大师终于渡过了大河。但是石槃陀曾两度反悔,当时企图用刀和弓箭伤害、胁迫 玄奘大师返回边境,然而 玄奘大师都冷静处理对治,石槃陀只好作罢。后来不断地劝说 玄奘大师返回边境,但是都遭了大师的拒绝。石槃陀他只好说出心中的担忧,如果我们都被捕,担心连累他一家大小性命,纵使自己不跟随,让法师一个人前去,他也会被抓住而供出他的名字。 玄奘大师知道他的担忧,因此对他承诺,即使遭受严刑拷问,也绝不会供出他来。然后再以一匹马酬谢他,并一个人前往烽火台而去。
五座烽火台分散矗立在一望无垠的大漠上。当 玄奘大师来到第一座烽火台的水井旁时,被守卫发现了,飞箭几乎射到他的身上,只好高声表明身份,于是官兵将 玄奘大师带到校尉王祥的面前。王祥本身学佛,因此很恭敬地说:“这里不会降罪法师,请法师到敦煌寺院安单,您在那里必会受到欢迎和供养!”“ 玄奘于长安宗匠、巴蜀之师无不负笈亲随,尽得诸法师所解,对论无碍,如果真要追求供养,又何必来到敦煌呢。只因中国佛法不全,所以 玄奘才不畏生死,希望的就是能亲至印度,将佛法带回中国,救度苍生。 玄奘任凭责罚,绝不东回一步。”
王祥听到 玄奘大师的说明,受到大师志向的感召,准备妥当了一切饮食,并指点 玄奘大师如何走捷径,而直达第四座烽火台。那里是由王祥的亲戚王伯陇驻守,王伯陇他也有学佛的善根。 玄奘大师到达了第四烽火台时,非常小心,不敢直接暴露身份。但是当在取水时一样被发现了,于是赶紧出示身份和王祥的指示后,王伯陇非常欢喜地提供一切饮食,也指示了如何绕过第五烽火台,能直达绿洲野马泉的捷径。
玄奘大师告别了王伯陇,前进了一百多里路,理应来到可以补给水草的野马泉了,然而却遍寻不著,这时才发现迷路了。喝水时又不慎掉落水囊,原本足够一千里路行程的储水就全部流失了。
此时 玄奘大师只好折返,循著原路回烽火台,想问清楚正确的路径,并且补充所需的水量。当走了十多里路,突然想起自己曾经发愿,宁可西行而死,决不东归一步而生。于是再度西行,独自一个人在毫无饮水,最恶劣的环境下,要强行通过这个大沙漠。这是千古以来,从来没有人作过这么艰巨的事情。
广大的莫贺延碛大沙漠长达八百多里,古称沙河。沿途只有漫漫的黄沙,没有水草,更无飞禽走兽。历经五天四夜, 玄奘大师强忍口渴,朝着西北方拼命前进,最后人困马乏,不支倒地。
这时 玄奘大师西行的每一天,都忆念观音大士,并诵念《心经》,祈求保佑取经路途一切顺利。遇到这样的艰困环境,更是不断默念圣号,祈求观音灵感加持。
到了半夜, 玄奘大师突然感觉一阵清凉,身体舒畅就睡著了。梦中看见一位护法天神,大声叫唤著他:“快起来!赶快起来!”于是 玄奘大师起身上马,奋力前进。突然老马挣脱了控制,自行走进一条岔路。眼前出现了一处绿洲, 玄奘大师心想:“地图上找不到这片绿洲,这一定是观世音大士加持,变现来帮助我的!”
观世音大士无量劫来早已成佛,此次倒驾慈航是由于 释迦古佛往昔曾经协助证悟的因缘而来辅助弘法。又由于 玄奘大师西行取经,可以利益无量的众生,加上 玄奘的信念具足, 观世音大士因而示现冥佑护念。
度过此次西行途中最接近死亡的难关, 玄奘大师终于越过了大漠,抵达西域第一个国家——伊吾。当地僧人和国王听说有一位中国法师,只身度过了八百里路的沙河来到这里,都前来礼敬。高昌王麴文泰也得到了消息,知道 玄奘大师已经来到西域,他立刻派出使者前来邀请 玄奘大师前往高昌。
高昌王麴文泰从商人口中知道,有位中国大法师要去印度。当他一听到 玄奘大师的名号就心生欢喜,非常热切地希望 玄奘大师能绕路经过他的国家。 玄奘大师虽然有他的既定的行程,然而对方盛情难却,于是与使者一行人赶路到高昌。当 玄奘大师到达时,赫然发现国王与王妃彻夜不眠,在等待他的到来。
玄奘大师在高昌停留数日,打算继续西行。高昌王在大力挽留 玄奘大师不成后,一时情急,便将 玄奘大师软禁了。
之后每餐,高昌王仍然亲自高捧食物、饮水,至诚恭敬供养 玄奘大师,希望能让 玄奘大师回心转意。但是 玄奘大师一心记挂著西行,拒绝饮食。经过数天之后, 玄奘大师的气息渐渐微弱,高昌王不禁后悔了,跪请 玄奘大师用餐。“愿法师用膳,本王绝对不再为难法师西行!”“那就请大王对著天空中的太阳发誓吧!”“倒不如我与法师在佛前结为兄弟!” 玄奘大师欣然同意,于是两人便在佛像和高昌王的母亲面前义结金兰。“请法师未来由印度回转大唐时,请先到高昌受我供养三年,也愿法师成佛时,我可以像波斯匿王等国王一样来护持您。现在请委屈法师在此讲说《仁王经》一个月,好让文泰我为法师准备西行的物资!”
对于高昌王的请求, 玄奘大师全部应允。于是等到 玄奘大师身体康复之后,麴文泰便恭请说法。全部的朝臣以及僧众都前来聆听,麴文泰更是伏在地上,以自己的身体作为 玄奘大师升座的踏垫,如是地礼敬。
高昌王找来四位沙弥当 玄奘大师的侍从,并准备了御寒衣物,以及往返二十年间所需的金银绢绸财物,并写信以及准备礼品给沿途各国的国王打通一切关节。
就在 玄奘大师准备离开前,高昌王麴文泰写信给当时西域领袖。就跟他说 玄奘大师是自己的弟弟,希望叶护可汗多多关心照应,又准备了很多极丰富的礼物,要送给叶护可汗。
玄奘大师离开高昌国,抵达了龟兹,当地国王带领群臣和僧众欢迎 玄奘大师。龟兹虽然佛法昌盛,但人民多信受二乘法, 玄奘大师对国王说明,大乘学佛人不吃众生肉,也不食三净肉。当地有位曾在印度学法二十余年的法师,名叫木叉毱多, 玄奘大师便前往请教。木叉毱多坐在高座上接待 玄奘大师,劝令坐在下方的 玄奘大师不用辛苦的到印度去取经,只要将这里的《杂心论》、《俱舍论》、《毘婆沙论》等二乘法抄录回去就够了。
“这里有《瑜伽师地论》这部论吗?”“真正学佛人是不看这部邪论的。” 玄奘大师听到木叉毱多贬抑大乘根本论是邪论的言语,就知道他是不信受大乘法的,原本对他的敬意便一扫而空。“你所提的《毘婆沙论》、《俱舍论》都不是 释迦如来的究竟说,而且 玄奘也早已了解这些论了。我之所以要前往印度,是为了修学《瑜伽师地论》,这部论是当来成佛的 弥勒大士所说,你竟说是邪论,难道你不怕因果吗?”“这些论都不是你现在的程度所能了解的,哼!你又如何知道《俱舍论》等,不是如来的究竟说呢?”
依 玄奘大师当时的证量,当然很清楚如来为了要教化想要求解脱的声闻人,而从大乘法中抽出能够解脱生生世世分段生死的部分义理,而施设了声闻与缘觉法。这些二乘法只是大乘法的局部,并不是究竟的成佛之道。
木叉毱多其实并不清楚大乘法函盖二乘的声闻和缘觉法,也不知道 玄奘大师当时的证量,所以轻慢于 玄奘大师。 玄奘大师又将如何以智慧折服木叉毱多呢?继续西行的路还会遭遇哪些险阻?又将如何以大乘佛法教化沿途所经国家的僧俗二众呢?
九死一生志益坚 万里鹏程继绝学
自古江山多豪杰 唯独斯人得称尊
誓取瑜伽受胜义 决开中国道次第
阐明悟后增上修 以为佛子入圣位
高昌大王识英才 不捨远行结道侣
为将圣法传天地 万死无辞向西行
网友评论